-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作文读后感: 60 年来重庆的巨变
我是一个小辣妹,喝着嘉陵江的水,吃着麻辣火锅,
穿梭在立交桥之间……
是啊,我享受着我们重庆这美好的一切,这来之不易
的一切。可是,你们可知道, 60 年可经历了很多不平凡,想
知道吗?好,随我们的镜头去看看吧。首先,镜头转向我们
的第一位主人公——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今年已经 66 岁了,
说起重庆,奶奶刻着皱纹的脸庞顿时凝重了起来,孩子啊,
你可知道, 60 年前的重庆可是非常贫乏。
那时,这里人烟稀少,没有高楼大厦,人们住的是矮
小的平房、嘎吱嘎吱响的吊脚楼;交通非常不方便,人们主
要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 马车,但那时主城区只有一条线路,
即从曾家岩到小什字,后延伸到朝天门,到郊区的也只有两
条,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那时,两江交汇中的山城重庆可
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是啊,十年前, 虽然有了很多改善,
但人们的住行还是很多不便。”
还没等奶奶讲述完,我们的第二位主人公——我的妈
妈就来抢镜头了。妈妈说,十几年前,她乘车从开县到重庆
得坐十几个小时,而主城区呢,长江和嘉陵江上只有两座大
桥与江北、两岸连接,渝中区也只有两条道路相连,马路狭
窄,很多地方过江还要靠轮渡和车渡。那时,交通秩序比较
混乱,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满口脏话等一些不良行为随处
可见。而主城区呢,随处可见吊脚楼,破破烂烂的。总之,
非常凌乱。
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事的转折在 1997 年 3 月 14 日,
重庆成为了直辖市,伴随着我的出生、成长,重庆也在发生
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像春笋般拔地而起;通往各
地的高速公路向前延伸,拉进了我们与全国各地的距离;一
条条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和新建的大桥架起在城市间,减轻了
交通的堵塞;国际机场飞往五湖四海,架起了经济腾飞和与
世界友人交往的桥梁;轻轨已是人们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
具;人们居住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如今重庆的森林覆
盖率由直辖之初的 20%提高到现在的 32%,空气质量也是越
来越好;人们之间彬彬有礼,随处乱丢垃圾、乱吐痰已很少
看见,各种好人好事佳话不断,重庆整个呈现出了一片良好
的社会风气。
收回镜头,看看现在的重庆,“五个重庆”的建设更
是锦上添花, 火辣辣的山城人个个信心百倍, 因为我们坚信,
通过重庆人勤劳双手不断地创造,不停地建设,我们的重庆
会更加美好,我会和你一起努力,见证你的成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