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VIP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标签 写景、写人、抒怀、生活、隐居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 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 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 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翻空:飞翔在空中。红蕖:荷花。 古城:当指黄州古城。杖藜: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殷勤:劳驾,有劳。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 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 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 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 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 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 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 (1077)任徐州知 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 煮茧一村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浣溪沙 ·徐门石潭 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 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 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 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 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 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 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 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 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 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 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 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 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 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 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 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 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 犹言 “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 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 我降下 “三更雨”。所以,在 “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 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 极的人生哲学。《庄子 ·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 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 “又”字,分量很重, 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 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 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关于作者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 族,四川人,葬于颍昌 (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 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 书、楷书,能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