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佚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VIP

桃夭(佚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标签 诗经、民谣、古诗三百首、桃花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 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于:去,往。宜:和顺、 亲善。 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 《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 “桃之 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 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 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 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 “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 《诗经 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 “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 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 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 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 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 “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 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 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 “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 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 无邪’。” (《论语 ·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 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 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 《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 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 “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 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 “花”,二章写 “实”,三章写 “叶”,利用桃树的三 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 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 《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 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 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 “何为 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 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 胡美之为?” (《国语 ·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 “无害即是美”,也就 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 “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 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 “善”与 “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 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 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 “善”与 “美”的差别,否定了美 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 “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 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 “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 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 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他赞赏 “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 “无邪”。他高度评价 《关雎》之美,是因 为它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八佾》),合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 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 ·泰伯》) 善与美,善是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