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VIP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寄语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 2.阅读课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3.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4.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5.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专题一:朝代更替,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末位君主 专题二:夏商周的政治变化 1.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以下示意图。 图示一: 为了将上图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图示二: 图示二所示西周这一重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通过分封制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请你分析一下分封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4.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问题? 材料四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5.据材料四,分析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专题三:夏商周的经济变化,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专题四:商鞅变法 1.观察图片,你认为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2.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结合教材,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专题五: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简述“百家争鸣”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达标自测】 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加剧,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楚国 B.齐国 C.晋国 D.秦国 2.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战争是绕不过去的字眼,以下战争和其他三场不处于同一历史阶段的是 (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编制户口 4.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5.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变法违背民意 B. 变法深入贯彻 C. 变法遇到阻力 D. 变法宣告失败 7.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功绩是( ) A.推广使用牛耕 B.制造出铁农具 C.修建都江堰 D.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8.信史,意思是较为翔实可信的史书。也指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即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中国在商代较早进入信史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信史”的含义。 (2)为什么说“中国在商代较早进入信史时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