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单元: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题:第3课 《盛唐气象》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七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三课,主要从经济的繁荣、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四个方面为学生呈现了一幅恢宏瑰丽的唐朝盛世景象。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分别对应教材“经济的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三个子目。另有“民族交往与交融”一目内容拟进行整合,以学生自学为主,并放入第4课一并比较学习。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基本线索是盛唐社会气象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上的体现。第一目从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呈现唐前期的盛世景象。第二目从社会风气的开放的角度呈现盛唐气象。第三目,文学艺术,包括唐诗、书法等,以最具代表性的唐诗成就凸显唐文化的繁荣昌盛。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 通过对《雨中耕作图》、曲辕犁、筒车等史料的分析探究,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认识到生产工具的革新能推动生产力进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有初步理解。 2. 通过对《雨中耕作图》、唐朝的各种“斗”等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对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成就的学习,认识到盛唐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裴明礼的草根逆袭之路,认识到怀揣梦想的长安市民,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实践。 通过对长沙窑执壶上民间的诗词艺术,学生初步体会大唐盛世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3. 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时,通过刘禹锡的诗句,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的表现;盛唐的文化成就代表。 2. 难点:盛唐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 引导学生观察敦煌莫高窟壁画第23窟《雨中耕作图》。 2. 同学们有没有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敦煌那儿是什么气候? 3. 怎么会有雨中耕作的场景? 4. 根据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农夫使用的农具,你判断画面呈现的是哪里的耕作场景? 利用生活常识,对壁画内容作出解释。 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故事1 1. 讲述故事《“破烂王”裴明礼的草根逆袭记》。 一介草根,凭着聪明头脑,实现逆袭,这就是裴明礼的奇迹人生。 同样怀揣梦想,在大都市长安打拼的人,还有很多……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驯骆驼的好手阿罗约、姓薛的太常乐工、崇仁坊的舞姬李十二、为孙女攒副铜簪的瞎眼阿婆……正是他们创造着大唐的盛世,也实现着自己的“大唐梦”。 了解故事,感受古长安的“大唐梦”。 通过学习裴明礼的草根逆袭之路,认识到长安城怀揣梦想,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实践。 故事2 1. 从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来,盛唐已拥有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反映在人们精神风貌上会是怎样的呢? 2. 讲述故事《球场上的皇家婚礼》。 3. “斗”其实也是“逗”啊,好玩儿,会玩儿,多么丰盈的生活,多么有趣的灵魂。 从“斗”与“逗”两个中感受体会唐朝人生活的情趣。 通过生活情境故事,让学生体验唐朝的社会生活。 故事3 1. 有趣的灵魂碰撞到一起,造就了唐代文学艺术的顶峰——唐诗的盛行。说到唐朝著名诗人,同学们都知道谁? 2. 《全唐诗》将近5万首,收录了2千多位文人的诗。老师想问问大家,唐朝老百姓写诗吗?他们的诗收录在哪里? 3. 讲述《一个“文创”茶壶的故事》。 4. 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只是个普通的商品,更是一种文创产品,我的存在,是中国诗词发展最好的证据。 回忆语文课学过的著名诗人及著作,理解唐诗是时代风貌的体现。 长沙窑展品是来自民间的诗词艺术,学生初步体会大唐盛世是普通群众创造的。 结语 1. 今天我们讲了三个故事,折射出唐朝的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唐诗盛行,体现出大唐盛世在民间。 2. 何谓盛世?盛世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农人辛勤耕作,商人创造财富——盛世你我创 骑马打球拔河,斗酒斗茶斗美——盛世活力强 百姓吟诗作赋,表达喜怒哀乐——盛世乐共享 3. 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说: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可老师想问大家,诗人为什么在最后把繁荣比作一缕轻烟、一片浮云呢? 梳理盛唐繁荣在三个方面的表现。 解读诗句,思考盛世背后潜藏的危机。 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中小学课件教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