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
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录、问题、视频导入:
目录: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荡平倭寇的呢?
视频:新加坡的郑和宝船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一、郑和下西洋
何为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
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经济目的: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人物扫描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明军攻克云南后被俘,送进皇宫当了宦官。
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并赐姓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所带货物: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
活动:
①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
②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技术先进,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阅读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
(1)在当时为什么能进行规模如此之大的远航呢?
1.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明朝经济逐步繁荣,2.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3.造船水平的高超;
4.航海技术的掌握;
5.指南针的使用;
6.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7.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小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8.优秀且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的通力合作等。
(2)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这样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
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学好外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
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意义:(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倭寇。
模块二 戚继光抗倭
定义——什么是“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抢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图片: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戚继光
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优秀课件(含视频).pptx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优质课件(含视频).pptx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美课件(含视频).pptx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课件(含视频).pptx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秀教案.docx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秀课件(含视频).pptx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件(含视频).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