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时间序列预测法(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件).pptVIP

第十章时间序列预测法(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TAT STAT STAT 第十章 时间序列预测法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二、时间序列预测的原理 三、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时间序列预测的几种常用方法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概 念 它是把反映现象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根据过去情况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现象所属的时间 反映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两个构成要素: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4038.2 4517.8 4862.4 5294.7 5934.5 7171.0 8964.4 10202.2 11962.5 14928.3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6909.2 18547.9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8478.1 67884.6 74462.6 79395.7 要素一:时间t 要素二:指标数值a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二、时间序列预测的原理 时间序列能够展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与规律,因而可以从时间序列中找出变量变化的特征、趋势以及发展规律,从而对变量的未来变化进行有效地预测。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可分解为: (1)长期趋势(T) (2)季节变动(S) (3)循环变动(C) (4)不规则变动(I) 可解释的变动 —不可解释的变动 三、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长期趋势 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受某种根本性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某一方向持续的发展变化。 季节变动 现象在一年内有规律的、按一定周期重复出现的变化。 循环变动 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所呈现出的波浪起伏形态的有规律的变动。 不规则变动 是一种无规律可循的变动,包括严格的随机变动和不规则的突发性影响很大的变动两种类型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五、时间序列预测几种常用方法 1、简单的平均分析法预测(教P94) 2、移动平均预测法(见教P97) 3、季节变动预测法(见教P108)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s)通过平均每一个连续数列值来修匀时间数列的方法,是平滑法(smoothing)的一种。 2、移动平均市场预测法 三项移动平均线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原数列 三项移动平均 五项移动平均 四项移动平均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⒉计算各移动平均值,并将其编制成时间数列 一般应选择奇数项进行移动平均; 若原数列呈周期变动,应选择现象的变动周期作为移动的时距长度。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的步骤: ⒈确定移动时距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移动平均法 奇数项移动平均: 原数列 移动平均 新数列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移动平均 移正平均 新数列 原数列 移动平均法 偶数项移动平均: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 可以分为:(见教材P96-101) 一次移动平均法 二次移动平均法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一次移动平均法预测 计算公式如下: 方 法: 一次移动平均方法是收集一组观察值,计算这组观察值的均值,利用最后一组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观察年份 时 序 实际观察值 Mt(1)(n=4) 1997 1 38 1998 2 45 1999 3 35 2000 4 49 41.75 2001 5 70 49.75 2002 6 43 49.25 2003 7 46 52.00 2004 8 55 53.50 2005 9 45 47.25 2006 10 65 52.75 2007 11 64 57.25 2008 12 43 54.25 由上可知,X2009=54.25 例 如: 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二次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模型如下: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例 如: 观察年份 时 序 实际观察值 Mt(1)(n=4) Mt(2)(n=4) 1997 1 38 1998 2 45 1999 3 35 2000 4 49 41.75 2001 5 70 49.75 2002 6 43 49.25 2003 7 46 52.00 48.19 2004 8 55 53.50 51.13 2005 9 45 47.25 50.50 2006 10 65 52.75 51.38 2007 11 64 57.25 52.69 2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