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战争诗解析第2页/共52页边塞战争诗四首〈从军行〉〈蓟中行〉第3页/共52页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第4页/共52页边塞诗的主要内容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边塞风光。第5页/共52页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第6页/共52页从军行王昌龄第7页/共52页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对手”“诗家夫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第8页/共52页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时序环境士卒风物景物悲凉伤感的画面第9页/共52页“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幅黄昏边塞图中如何情寓于景中? 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第10页/共52页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第11页/共52页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第12页/共52页深入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以音乐入诗,更能表达深情。第13页/共52页 一第14页/共52页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比较阅读:其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第15页/共52页点拔: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第16页/共52页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王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陈陶“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第17页/共52页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 岑参【其五】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其六】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1)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2)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体现的意义。(6分) 第18页/共52页 答案:(1)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内敛。 (2)“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万箭千刀”互文见义,写杀戮的激烈状态,“一夜”可见战斗持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