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x

文言断句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断句;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财主聘请私塾老师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什么叫断句;什么叫断句;【文言文断句步骤】; 做好断句题的6个关注点 1.关注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应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应该断句。;[教材示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 参考答案:小鸟时来啄食 ∕ 人至不去 ∕ 三五之夜 ∕ 明月半墙 ∕ 桂影斑驳 ∕ 风移影动 ∕ 珊珊可爱;代词类别;[应用体验]1.(2019·全国卷Ⅰ)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贾 生 名 谊 洛 阳 人 也 年 十 八 以 能 诵 诗 属 书 闻 于 郡 中 吴 廷 尉 为 河 南 守 闻 其 秀 才 召 置 门 下 甚 幸 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解析:句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有“贾生”“谊”“年”“诗”“书”“郡中”“吴廷尉”“河南守”“秀才”“门下”,这些词都可以作主语或宾语。 参考答案: 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 吴廷尉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 / 甚幸爱 /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 尉。;2.关注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教材示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 是 太 子 预 求 天 下 之 利 匕 首 得 赵 人 徐 夫 人 之 匕 首 取 之 百 金 使 工 以 药 淬 之(《荆轲刺秦王》) 技法演示: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这些词语可能作谓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参考答案: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 取之百金 / 使工以药淬之;[应用体验]2.(2020·全国卷Ⅱ,改编)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 封 逻 卒 夜 迹 盗 盗 脱 去 民 有 惊 出 与 卒 遇 缚 以 为 盗 民 讼 诸 府 不 胜 考 掠 之 惨 遂 诬 服 安 中 廉 知 之 按 得 冤 状 即 出 民 抵 吏 罪。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或形容词有:迹、去、出、遇、为、讼、考掠、诬、知、按、出、抵等。这些词语都能作谓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参考答案: 开封逻卒夜迹盗 / 盗脱去 / 民有惊出与卒遇 / 缚以为盗 / 民讼诸府 / 不胜考掠之惨 / 遂诬服 / 安中廉知之 / 按得冤状 / 即出民 / 抵吏罪 参考译文: 不久,他从秘书少监被授任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兵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脱了,有个百姓受惊出门正好和士兵相遇,士兵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这个百姓到开封府诉讼,经受不住严刑拷打,于是无辜服罪。王安中调查到这个案件,审察后得知受冤的情况,立即放走这个百姓,治官吏之罪。;3.关注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教材示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