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列两大类。 3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称为各种专用型芯片,如:毒理学芯片、病毒检测芯片、表达谱芯片、诊断芯片、指纹图谱芯片、测序芯片等。 四、基因芯片技术的4个技术环节 1、芯片制备:主要是原位合成法和点样法。原位合成法适用于寡核苷酸;点样法多用于大片段DNA,有时也用于寡核苷酸。原位合成法包括光导合成法和压电合成法。其优点是反应量大,探针的密度高并且可以和其他芯片制备方法结合使用,一般用于较短的探针。点样法包括接触式点样和非接触式点样又称喷墨式打印。因点样法成本高,故适用于芯片上需要同一探针。 2、样品的制备与标记:从待检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DNA或RNA,经逆转录、PCR扩增、末端标记等操作,标记主要有荧光标记或同位素标记。现在常用同位素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3、杂交反应:芯片上的生物分子间杂交反应是芯片检测关键的一步。选择最佳反应条件以减少生物分子间的错配率,从而获得最能反映生物本质的信号。影响杂交双链形成的因素包括靶标浓度、探针浓度、杂交双方的序列组成、盐浓度及温度等。 4、信号检测与结果分析:荧光标记检测法常用的扫描仪有激光共聚扫描仪和电荷偶联装置(CCD)扫描仪。CCD扫描仪扫描速度快,不需要移动X-Y二维平台且价格便宜,但其灵敏度较低。激光共聚扫描仪具有快速传输高质量图象与数据的特性,且灵敏度高,是较理想的检测工具。 五、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生物样品平行、快速、敏感、高效地进行基因分析,因而在DNA序列测定、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组研究、基因诊断、药物研究与开发,以及工业、食品与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DNA序列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大量固化的寡核苷酸探针与生物样品的靶序列进行分子杂交,产生杂交图谱,排列出靶DNA的序列。目前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已知序列的重测序。重测序是指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完成后,由于个别群体或个人进行再测序。 2、基因突变检测 人类基因组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等形式,采用寡核苷酸芯片可对这些突变类型进行检测。 3、基因表达谱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效、灵敏、高通量、平行化等特点,可对各种来源于细胞内的mRNA或cDNA进行大规模平行检测与分析,因而在金银表达谱分析语基因功能研究领域中得到管广泛应用。 4、基因组研究 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其中主要包括:a.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和物理图的绘制。遗传图的绘制需要应用多态性标志。随着基因组研究的发展,现已开发和分离出一种新的遗传标记系统——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将分离得到的SNP标记物集成在一张芯片上,通过一次杂交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为研究基因组多样性和识别、定位疾病和相关基因的一种新型手段。b.序列测定,是基因芯片技术最基本的应用之一,可大大加快测序的进程,降低费用。C.基因鉴定。基因芯片技术为大规模的新基因的发现、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d.基因的表 达谱,基因表达mRNA的水平反映了基因的功能信息,因此绘制所有基因的表达图谱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因此在基因功能的雅安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基因诊断 a. 遗传病诊断型基因芯片 人类的疾病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基因芯片可以对遗传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因此它在疾病的分子诊断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基因芯片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遗传病主要有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约有3 360多种,如血友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等等,人群中受累人数约为10 %;多基因遗传病:病种虽不多,但发病率高,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人群中受累人数约为20 %;染色体病:近500 种,人群中受累人数约为1 %。以上各类遗传病发病率加起来约为30 % ,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往,在临床上,人们因为无法鉴定基因的分子缺陷,对遗传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对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家系分析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完成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疾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再由结果追溯原因。近20 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直接从遗传病因即导致疾病的基因入手来进行遗传病的诊断。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分析和检测患者某一特定基因,既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uanbingb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