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隧道软弱围岩塌方体的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南昆铁路某隧道全长2469m,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中低山区,地
形起伏大,相对高差300m,隧道最大埋深260m.原设计资料指出,
隧道地质为粉砂岩夹页岩,除进口36m和出口33m为Ⅲ类围岩外,
中间2400m均为凹类围岩,弱含水,无侵蚀性。
该隧道于1992年4月开工后,发现实际的地质和地下水赋存
条件与原设计出入很大。施工过程中涌水塌方不断,虽经多次加
大衬砌厚度,仍发生大规模衬砌开裂变形。特别是进口在
D K752+870处,于1994年元月7日,7000m3/d的突发涌水夹带泥1
石流状的塌方体涌入洞内,导致长11m拱圈压垮,临时支护崩
溃,6榀钢拱架压断扭曲,混凝土拱下沉53cm,右侧拱脚内移
43cm。在抢修塌方地段的施工中又多次发生塌方,施工严重受阻,
经过7个月奋战毫无进展,因而该隧道一度成了影响南昆线西段
铺架的关键工程。
为尽快改变这一被动局面,铁道部领导和专家几十人到现场
勘察,研究对策,最终确定采用大管棚双液深孔预注浆固结岩体,
结合小管棚补强的微台阶大断面开挖、全断面衬砌的施工技术,
终于通过塌方体。
2 地质情况
由于实际地质与设计资料出入很大,西南交大对该隧道进行
了地质复查。复查结果认为:该隧道位于小江活动断裂带附近,
通过古老地层,顺走于沧浪铺组砂岩和筇竹寺组碳质页岩地层。
塌方体附近有两大构造断层交会,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破
碎,以碳质页岩和构造带断层泥为主,遇水软化后,围岩自承能
力极差。D K752+870处实际地质情况如图1所示。1
图1 隧道断面地质
3 塌方原因分析
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重复塌方,主要原因有如下几
个方面:一是受构造断裂带的影响,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围岩极
其破碎,自承能力很差,加之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使岩体软化呈
软塑状,锚杆加固基本上起不了作用,施工难度大。二是原先的
台阶法先拱后墙施工,拱部围岩受开挖的多次扰动,进一步扩大
了松散区,再者,边墙施工引起拱脚下沉,诱发开裂,降低了混凝
土拱的强度。三是原先一味增加衬砌厚度,扩大开挖断面,松散
区远大于微台阶法。四是由于地下水存在,开挖后掌子面呈面状
或点状滴水、渗水或涌水,在动水作用下,断层破碎岩体颗粒呈
泥浆涌出,造成围岩孔洞,诱发地应力重新分布,继而随涌随塌,
塌方范围不断扩大。
4 大管棚、小管棚相互配合,利用深孔超前预注浆进行堵水并加
固围岩
对软弱富水围岩,在开挖前进行超前预注浆堵水、加固岩体,
改善围岩性质,是防止产生较大变形、坍塌,保证施工安全和质
量的有效措施。预加固技术有两种,一是采用超前小管棚、小导
管注浆、系统锚喷等措施加固岩体。二是超前大管棚深孔高压
预注浆措施。前者的优点是施工简单、灵活方 ,但加固范围小,
抵抗地下水渗透能力弱。后者可以大大提高加固范围,且能形成
承受很大荷载的整体结构,抵抗地下渗水的能力也很强,但施作
困难,灵活性小。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均不
能很好地解决围岩预加固问题,通过塌方体时更是如此。经过反
复对比,最终选择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了顺
利通过塌方体的目的。
4.1大管棚深孔超前高压预注浆
4.1.1钻孔和注浆机械
原采用水平地质钻机钻孔,其优点是成孔效果好,可以打深
25m以上的水平钻孔,缺点是成孔速度慢,钻孔外插角受限,达不
到扩大加固范围的目的,且钻机移动困难,需在掌子面前扩挖工
作室,易造成岩体失稳。后改用NH174双臂液压钻孔台车钻孔,
不仅移位方 ,外插角大,而且易于控制,可提高工效5-10 倍。
注浆泵采用ZTGZ-60/210型,排浆量为16-60L/min,最大压力
可达到MPa。
4.1.2注浆参数
根据隧道特点,地下水对岩体自稳能力的影响尤为突出,注浆
固结岩体封闭地下水,可以大大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同时,软
塑状塌体虽然极其破碎,但并非松散结构,经注浆加固后,岩体
抗渗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加固范围定为开挖半径的2.4 ,
可在开挖轮廓以外形成5m以上的有效加固厚度。注浆孔深15m,
每次开挖10m,留下5m作为下一循环的止浆盘。注浆孔分内外两
0
环交错布置,孔口间距0.75m,外环钻孔外插角15 30,内环钻孔
0
外插角5 30。
注浆按下列方式:以劈裂注浆为主,辅以渗透注浆。渗透注浆
的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