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 苏 省 颗 粒 学 会 标 准
T/JSP 1-2019
气溶胶采样器采样效率的自我评定方法
Self- assessment for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aerosol collector
(发布稿)
2019 - 04 - 16 发布 2019 - 05 - 01 实施
江苏省颗粒学会发布
T/JSP 1-2019
T/JSP 1-2019
目次
前 言 I
引 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空气动力学直径 1
采集效率 1
气溶胶 1
气溶胶颗粒 2
原理与方法 2
设备与器材 2
气溶胶采样器 2
连接管 2
评定步骤 2
采样器的连接 2
连接气密性 2
气溶胶的生成 2
气溶胶的采样 3
采样效率测定与计算 3
结果稳定性与表述 3
结果稳定性 3
采样效率的表述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气溶胶采样器的连接要求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采样器的采集效率公式推导 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江苏省颗粒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毅,茆平,刘颖,王鹏,陈守文,王正萍,张晋华。
I
引 言
气溶胶采样器主要是用于环境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物样品采集的仪器,包括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液体
(湿法)气溶胶采样器等。
目前与气溶胶颗粒物采样器效率相关的文献有 HJ 93-201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技术法规、标准。但所涉及的采样效率评价存在严重依赖第三方仪器或受其他影响因素较大的情况。
本标准中所涉及的采样效率评定方法与气溶胶采样器的采集对象、采集原理等无关,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或采样原理采样器的效率评定。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 声明符合本文件时, 涉及到本文件所有具体内容与专利号为 ZL 200910233001.X(微纳米粉尘采样器效率评定方法)内容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权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障,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权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 得:
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所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 200 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I
气溶胶采样器采样效率的自我评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溶胶采样器采样效率的自我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面向大气颗粒物、微纳米气溶胶、生物气溶胶等种类的采样器,以及干法、湿法(液体)等不同采样方式和采样原理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检测或评定。本方法标准不适用于经由采样器后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发生变化的采样器效率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对于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对于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适用于本部分。
HJ 9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气动力学粒径 aerodynamic diameter
指单位密度(ρ0=1.0 g/cm3)的球体,在静止空气中作低雷诺数运动时,达到与实际粒子相同的最终沉降
速度时的粒径。本方法标准中的气溶胶颗粒粒径,均指空气动力学粒径。
3.2
采集效率 collection efficiency
指采样器对环境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的捕获或截留效率,即采样器中采集到气溶胶颗粒的量占通过采样器
环境空气中所含有气溶胶颗粒的总量的百分比。
3.3
气溶胶 aerosol
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
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 1nm~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
注: /wiki/%E6%B0%94%E6%BA%B6%E8%83%B6
I
3.4
气溶胶颗粒 aerosol particles
组成并分散于气溶胶体系中的颗粒物。
原理与方法
采用将两台完全相同的气溶胶采样器串联(见附录 A),并设定相同的采样参数,针对颗粒粒径均一的气溶胶空气环境进行采样;采样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两台采样器中所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量;重复三次, 取算数平均值;最后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采样器对该粒径气溶胶的采样效率。
该方法标准基于以下条件:两台相同采样器对一定粒径气溶胶的采样效率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1T 1071-2017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docx
- DB44T 1503-2014 家用电器碳足迹评价导则.docx
- DB44T 1874-2016 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巴氏杀菌乳.docx
- JBT 2858.3-1999 螺纹磨床 精度检验.docx
- QGDW 12174-2021 智能量测开关技术规范.docx
- SZDBZ 166-2016 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docx
- 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docx
- TCAAMM 13-2018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前装通用技术条件.docx
- TCAAMM 14-2018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后装通用技术条件.docx
- TCBMF 29-2018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 水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