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语文教学课件.ppt

岳阳楼记 语文教学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宋 ·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创作背景介绍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读准字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薄(bó)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皆。 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直到) 此乐何极(穷尽) 感极而悲(到极点)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种文体)岁赋其二(征收) 更若役,复若赋(赋税) 一词多义 国:去国怀乡(国都) 死国可乎 (国家) 以:不以物喜 (因为)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居:居庙堂之高(处于) 不可久居(停留) 古今异义: 去国还乡 去:古意指离去;今义指到、往。 国:古义:国都。则有去国怀乡;今义:国家。 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今义:景物。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复习回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朝晖夕阴 前人之述备矣 连月不开 薄暮冥冥 春和景明 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 2.翻译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读课文,知整体 仿照示例,概括2—5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二节,运用_____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 第三节,运用_____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 第四节,运用_____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 第五节,运用_____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 赏美景,品语言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可以从句式、音律、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蕴含的哲理等方面考虑。 探思想,悟主旨 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2.古仁人的悲喜观决定于什么? 资料链接: 滕子京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很少)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范公偁《过庭录》 探思想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文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修改润色代笔文章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