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ppt

  1. 1、本文档共3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性 性源于太虚,性一分为二,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是太虚的本性,指尽人皆同的道德属性,是永远存在的; “气质之性”是天下万物各自具体的性,是人类品流参差的根由。 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其道德内涵。“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至性,而“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了人类的自然本性,所以有善有恶。 二程将气的概念引入性理讨论中,提出了“天命之性”和“生之谓性”的命题; 朱熹进一步发展了性理说; 人性不同于物性;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不可缺一; 意义 第一,从性命的角度论证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 第二,论证了君主权力和君主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第三,强调了道德规范的绝对权威; 第四,指出“气质之性”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进修,也能通向至善的道路。 (4)进修之术 张载主张穷理尽性,他认为天理寓于万物之中,人们通过学习,明了物之性,就能悟解和把握自身的本性。 二程本着“性即理”的原则,简化了张载的“穷理尽性”的公式,将穷理、尽性、至命合而为一,认为穷理是尽性、至命的关键环节。他极为重视穷理的过程,提出了“格物穷理说”。 在进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合内外之道”。 陆九渊主张“心即理”,提出了简易进修术“发明本心”。 发明本心的要点: 第一,从日常琐细处入手; 第二,经常作深刻反省和反思; 第三,通过学习求助于圣训; 第四,剥落 意义 理学诸子的进修之术虽有区别,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教人怎样修习本性,完善自我,在道德上达到至善之境,而人们达到至善的标志就是道德和精神上皈依于圣人,实现所谓的“内圣外王”,可见理学的进修之术是与个性解放的自由王国背道而驰的,但这也正好适应了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 (5)理欲之辨和义利之辨 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提出了“无欲”思想。 张载论证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二程和朱熹对理欲问题进行了发挥,进一步辨析了理、欲的内涵,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还阐述了“灭人欲”之方。 程朱认为,天理是宇宙本体和道德本原,构成人的本质; 人欲指人们的种种欲求,区分人欲要把握两个要点:第一,凡超出维持人之生命所必须的欲求就是人欲;第二,凡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也属于人欲; 程朱阐述了灭欲之方:克己和持敬 意义 理学以天理作为区分人兽的界线,人欲和天理分别代表着野蛮和文明世界。把人欲宣布为非法,有助于防范个人欲望的无限扩张,有助于维护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意味着对人的个性和独立精神的扼杀,也不利于人类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义利之辨 张载提出“公利”说 “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利于民则可谓利” 二程认为义和利是区分天下事物的两个根本标准,二者相互对立;其中,利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本立足点,但这种私人之利,如不加以限制,必成弊害。只有天理才是公利,否定了人们对私人之利的追求。 4、理学诸子的政策思想 (1)变革与师古 多数理学家都认识到时代的弊病和潜藏的政治危机,他们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认为只有变革才能通达。 理学家们主张变革的章法规模必须以三代为样本,必须遵从“圣人之训”。 朱熹、陆九渊认为变革不必“事必师古”; 理学诸子主张变革,表明他们并不是顽固不化的政治保守派,而是具有一定的发展眼光和积极的政治态度。但他们主张师古,又说明了他们的政治局限性。 (2)德治 理学诸子以德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 德治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以礼治国,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以协调社会关系,完善政治秩序; 第二,以德修己。主张端正君心,完善君主个人道德品行,以使君主成为理想政治的代言人。 (3)仁政 仁政的精髓是“爱人之心”; 爱人的方式是由己及人; 在政策上表现为“爱民如子”、“平易近民”; 理学诸子强调实施仁政要善于“养民”,具体体现为爱惜民力、足食保民和省赋恤民。 (4)刑杀 实行宽和之政不等于放纵,刑杀是不可或缺的治民工具; “施之于政事,便须有纲纪文章,关防禁约,截然而不可犯。” 充分发挥刑杀的惩戒功能,恰恰是仁爱的体现。 (5)宗法、分封和井田 主张恢复宗法制:认为宗法能增强人们的道德风尚,为君主政治建立坚实的权力基础。 主张施行分封制:认为治天下在于“简”、“精”,分封恰好符合这样的政治要求;认为分封还可以稳固边疆; 倾向于实行井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6)求贤才 出发点:人是决定政治得失的主要因素; 关键:求贤才的方法 方法;慎择、主张改革科举制 (2)意义 从社会存在价值的角度,强调君主要“系于人”,而且通过对官民关系的分析,提出“吏为民役”的主张,甚至清楚看到了民本问题上“理”与“势”的差异和矛盾,使其思想大大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四、北宋的功利政治思想 1、功利政治

文档评论(0)

美鑫可研报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认证主体成都慧辰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9XDD04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