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经典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一般调节负压0.98~1.47Kpa , (10~15cmH2O)一般以水封瓶中水管见气泡溢出即可。 此时负压腔内 水位的深度=负压值 如长管水柱深度为12cm,所给的负压值为12cmH2O。 储液腔 负压腔 水封瓶 水位线 水位线 12cmH2O 6cmH2O 接大气(长管) 接负压 接病人 密闭 * *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体位 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观察并记录 做好健康宣教 * *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1.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2.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 * 二、取正确的体位: 术后常置病人予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除,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 *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三、妥善固定: 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 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密闭。 搬运病人前,双钳夹闭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 * *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四、维持有效引流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滑脱、堵塞。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利于气体和液体引出和肺复张。 * *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五、观察与记录 观察水柱波动范围 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 每3天更换水封瓶并做好标记 有论文及数据表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只有气体引流的病人,每周更换一次水封瓶并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及水封瓶内细菌定植的机会。 * * * * 学习胸部及胸膜腔的相关知识 01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 02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03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 04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05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管指征 06 / Contents 主要内容 * * 学习目标 了解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和意义 1 熟悉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原理 2 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及意义 3 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4 * * 胸部及胸膜腔的相关知识 人体胸部基本解剖: * * 胸部及胸膜腔的相关知识 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封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正常平静呼吸时吸气压力为:-0.8~-1.0kpa (-8~-10cmH2O) 呼气时为:-0.3~-0.5kpa (-3~-5cmH2O)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 * 胸部及胸膜腔的相关知识 正常胸腔内没有气体,呈负压状态,胸腔内出现气体仅在三种情况下发生: ⑴闭合性气胸:肺泡和胸腔之间形成破口 ⑵开放性气胸或张力行气胸:胸壁创伤与胸膜腔的形成交通创口。 ⑶肺感染:胸腔内有产气的微生物 * *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1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 2 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 *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 1. 排除胸膜腔内积液 2. 排除胸膜腔内积气 3.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                  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 4. 及时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 * *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适应症 适应症 * * 胸腔闭式引流的置管位置 1.引流气体: 锁骨中线第2肋间 2.引流液体: 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 3.引流脓液:脓肿的最低点 4.上肺叶切除—2根: 上--排气,下-排液 * *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 单腔水封瓶(集液瓶) 引流液体。 三腔引流瓶 (集液瓶+水封瓶+负压瓶) 引流液体、气体( 同时,给予一个施加抽吸力的控制瓶。) 双腔水封瓶(集液瓶+水封瓶) 引流液体、气体 引流液体时,水封下的密闭 系统不受引流量的影响 负压腔 储液腔 隔离腔 * *

文档评论(0)

avvavv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