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PAGE 1
PAGE 1欢迎下载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
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⑵ 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
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 传播学的层次
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 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群体传播:⑴ 群体意识→群体压力→趋同性P78含义: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⑵ 集合行为: ① 含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② 形成的三大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③ 特殊的传播体制: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模仿和匿名性;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
组织传播:(没有详讲)P88
组织传播的特征:规模较大,对象特定;“传者”与“受传者”有所规定;信息表达与传播周期较规范;信息反馈对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而言比较困难。形式:内传播和外传播
大众传播: ⑴ 概念: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⑵ 特征:所传信息由职业传播者把关,经净化、优化的处理之后,再提供给社会以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需借助特定的、职业化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受众是大量、隐匿、分散和各不相同的;传播信息是公开的,不具有保密性;传播模式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传播效果和速度直接受制于现代科技,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反战速度。
第3节
传播理论的类型:(五种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相互作用理论;阐述理论;批判理论。理论模式(三类):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涉足传播领域,从而形成传播理论的理论框架信息的特征;依据社会学家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传播过程与传播现象,从而形成传播自身的理论框架。(代表人物:拉斯韦尔和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理论框架的探索中,注意引入系统方法和系统科学。(代表人物:德福勒以及英国传播学批判学派)。
结构功能论: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第4节 理论模式
三大源科学理论:
传播模式P50:⑴ 艾斯维尔模式:(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① 贡献: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征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② 不足: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此,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⑵ 香农韦弗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试卷(全套).doc
- 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PPT.ppt
- 三八节晚会主持词及节目串词.docx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学生学年总结鉴定表.doc
- 《铁路劳动安全》第11章预防中毒和窒息.ppt
- 《花样跳绳---基本交叉跳》教学设计.doc
- 控制价编制说明.doc
- 开学第一课教育教案(精选6篇).doc
- 内部讲师管理制度.doc
- 【精品课件】高中新课(新增4页)数学必修2课件:3.3.3-3.3.4-41-45.pdf
- 2024全球视光市场白皮书-沙利文.docx
- 2024年房地产形势展望.docx
- 宁波港: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docx
- 中国国航: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docx
- 2025年预制菜市场趋势洞察报告-库润数据.docx
- Gartner-使用场景计划准备对一个不确定的能源的未来(英译中).docx
- 新华医疗2023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docx
- 胜利油田分公司物资供应处物资检验所搬迁项目风险专题.docx
- 美题隆高性能材料低空飞行高强轻量化解决方案.docx
- 借助NI测试⽅案加速ADAS_⾃动驾驶开发迭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