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SMT概述如何提高无铅产品组装质量.ppt

1-2-SMT概述如何提高无铅产品组装质量.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⑤印刷速度——由于刮刀速度与焊膏的粘稠度呈反比关系,有窄间距,高密度图形时,速度要慢一些。速度过快,刮刀经过模板开口的时间太短,焊膏不能充分渗入开口中,容易造成焊膏图形不饱满或漏印的印刷缺陷。 在刮刀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印刷速度和刮刀压力存在一定的关系,降速度相当于增加压力,适当降低压力可起到提高印刷速度的效果。 ⑥ 网板(模板与PCB)分离速度 有窄间距、高密度图形时,网板分离速度要慢一些。 为了提高窄间距、高密度印刷质量,日立公司推出“加速度控制”方法——随印刷工作台下降行程,对下降速度进行变速控制。 模板与PCB分离速度 分离速度增加时,模板与PCB间变成负压,焊膏与焊盘的凝聚力小,使部分焊膏粘在模板底面和开口壁上,造成少印和粘连。 分离速度减慢时,PCB与模板间的负压变小,焊膏的凝聚力大,而使焊膏很容易脱离模板开口壁,印刷状态良好。 模板分离PCB的速度2mm/s以下为宜。 卷入 残留焊膏 大气压 负压 模板分离 粘着力 凝聚力 ⑦ 清洗模式和清洗频率——经常清洗模板底面也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因素。应根据焊膏、模板材料、厚度及开口大小等情况确定清洗模式和清洗频率。(1湿1干或2湿1干等,印20块清洗一次或印1块清洗一次等) 模板污染主要是由于焊膏从开口边缘溢出造成的。如果不及时清洗,会污染PCB表面,模板开口四周的残留焊膏会变硬,严重时还会堵塞开口。 手工清洗时,顺开口长度方向效果较好。 ⑧建立检验制度 必须严格首件检验。 有BGA、CSP、高密度时每一块PCB都要检验。 一般密度时可以抽检。 印刷焊膏取样规则 批次范围 取样数量 不合格品的允许数量 1~500 13 0 501~3200 50 1 3201~10000 80 2 10001~35000 125 3 印刷缺陷举例 少印 粘连 塌边 错位 不良品的判定和调整方法 四.如何提高自动贴装机的贴装质量和贴装效率 1 贴装元器件的工艺要求 2 自动贴装机贴装原理 3 如何提高自动贴装机的贴装质量 4 如何提高自动贴装机的贴装效率 1. 贴装元器件的工艺要求 a 各装配位号元器件的类型、型号、标称值和极性等特征标记要符合产品的装配图和明细表要求。 b 贴装好的元器件要完好无损。 C 贴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不小于1/2厚度要浸入焊膏。对于一般元器件贴片时的焊膏挤出量(长度)应小于0.2mm,对于窄间距元器件贴片时的焊膏挤出量(长度)应小于0.1mm。 d 元器件的端头或引脚均和焊盘图形对齐、居中。 由于再流焊时有自定位效应,因此元器件贴装位置允许有一定的偏差。 保证贴装质量的三要素: a 元件正确 b 位置准确 c 压力(贴片高度)合适。 a 元件正确——要求各装配位号元器件的类型、型号、标称值和极性等特征标记要符合产品的装配图和明细表要求,不能贴错位置; b 位置准确——元器件的端头或引脚均和焊盘图形要尽量对齐、居中,还要确保元件焊端接触焊膏图形。 两个端头的Chip元件自定位效应的作用比较大,贴装时元件宽度方向有3/4以上搭接在焊盘上,长度方向两个端头只要搭接到相应的焊盘上并接触焊膏图形,再流焊时就能够自定位,但如果其中一个端头没有搭接到焊盘上或没有接触焊膏图形,再流焊时就会产生移位或吊桥; 正确 不正确 对于SOP、SOJ、QFP、PLCC等器件的自定位作用比较小,贴装偏移是不能通过再流焊纠正的。如果贴装位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必须进行人工拨正后再进入再流焊炉焊接。否则再流焊后必须返修,会造成工时、材料浪费,甚至会影响产品可靠性。生产过程中发现贴装位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时应及时修正贴装坐标。 手工贴装或手工拨正时要求贴装位置准确,引脚与焊盘对齐,居中,切勿贴放不准,在焊膏上拖动找正,以免焊膏图形粘连,造成桥接。 引脚宽度方向:P>引脚宽度的3/4 引脚长度方向:引脚的跟部和趾部在焊盘上 P P BGA贴装要求 BGA的焊球与相对应的焊盘一一对齐; 焊球的中心与焊盘中心的最大偏移量小于1/2焊球直径。 D D<1/2焊球直径 c 压力(贴片高度)——贴片压力(Z轴高度)要恰当合适 贴片压力过小,元器件焊端或引脚浮在焊膏表面,焊膏粘不住元器件,在传递和再流焊时容易产生位置移动,另外由于Z轴高度过高,贴片时元件从高处扔下,会造成贴片位置偏移 ; 贴片压力过大,焊膏挤出量过多

文档评论(0)

191****005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