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的傻狍子散文
浩瀚的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林区的森林里,生活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动物。有很
多的动物还是国家级的、珍贵的保护动物。如:雪兔、松鸡、松鸦、棒鸡、锦鸡、
飞鼠、大松鼠、麝鼠、鼹鼠、黄鼬、雕、鹰、隼、飞龙、猂、熊、狼、猞猁、狐
狸、獐子、狍子、训鹿、野猪等等。
狍子,是大兴安岭森林里常驻的“居民”,如山羊一般大小,腿长显得个头较
高一些,体重大约在三十至一百二十斤范畴,春、夏、秋季毛色金黄,冬季为深灰
色,属于鹿科的一种动物。由于这种动物生性胆小,警觉性非常高,经常呆呆地竖
直耳朵倾听周边有无异常声响 ,抽搐着鼻子嗅一嗅周边有无异常气味,伸着较长
的脖子,瞪着一双大大的、圆溜溜的眼睛观察着周边的一草一木,冷眼看去就像一
尊雕像立在那儿,这时候如果悄悄地靠上近前,用一根棒子就可以把狍子打翻在
地,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喽,因而人们称狍子为“傻”狍子。“傻”狍子其实一点儿
都不傻,它充分利用自身的眼、鼻、耳等各部器官时刻侦查着周边的动静,发现一
丁点儿的异常情况,就会甩开它那细长而有力的四肢,在森林里跳跃腾挪、逃之夭
夭,消失得无影无踪。“ 棒打狍子瓢舀鱼”只不过是对大兴安岭东北地区森林
中,丰富的动物资源的一种夸张性的写照。
笔者常年生活在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密林 深处的林场,目睹了狍子靠“傻”劲
儿,机智、勇敢、果断地成功自救的全过程。那是八十年代冬季的事情了,那时的
人们,生活在泥夹板式的简易房子里,取暖用的烧柴全靠自己上山去捡,像剩余
物、清林后堆放在一起的枝头、小杆、木头段等,用手推车运回家里备用。那天,
笔者和邻居带好干粮,推着手推车,边唠着家常边向南山行进,时间大约是上午九
点左右,途径一条小河流,恰在这时,伴着稀薄的晨雾,隐隐约约地看见小河的
对岸有两人向我们迎头走来,我们很奇怪,谁这么早就把烧柴拉回来了呢,再一细
看,哈哈,是老毕父子俩向我走来,咦?后面怎么还有一位?啊!是一头好乖好乖
的、胖乎乎的大公狍子,约有百十斤左右,还为他们父子俩用角挑着他们用花布包
着的干粮袋子哩。由于好奇,我们干脆停下来等他们过小河,然后再好好看看这个
乖乖的、胖乎乎的大公狍子。只见父亲回头看了看大狍子,紧了紧手里的狍子套
儿,对儿子说:“过河慢点儿,别掉进冰窟窿里!”然后把右手里的狍子套倒换到
左手里,可是,就在他倒换狍子套的电石火光的瞬间,大公狍子抓住这个挣脱狍子
套的机会,将头轻轻一摆,狍子套在老毕手里画了个旋儿,嗖儿一下滑出来了,老
毕一惊,脚下在冰上一滑,人就趴在了冰面上,嘴上可没闲着,“儿子,快抓狍
子!”他的儿子见状也急了,脚下一使劲儿,啪,也趴在了冰面上了,胖乎乎的大
公狍子头上挑着这父子俩的花布干粮袋子,淡定地看了看在冰面上趴着的父子俩,
用两只细长的前腿抓了抓地面,好像是在向着父子俩告别似的摆了摆身体,然后撒
开四肢,蹬出一溜雪雾消失在茫茫的群山之中。我们看得呆住了,仿佛是在看
“海市蜃楼”,还是趴在冰面上的父子俩把我们“唤醒”了,儿子叫:“都怪你,
如果是我拿着狍子套,狍子就不会挣跑了!”父亲喊:“都怪你,如果你不跑着过
河,害我分心,狍子也不会挣脱狍子套跑了!”我们听着父子俩的相互埋怨不觉好
笑,明明是他们被大狍子表面的傻乖乖所迷惑,还在执迷不悟呢,同时也被大公狍
子的机智勇敢所折服,傻狍子一点儿也不傻么,得着机会不就跑掉了么?还带走了
这爷俩的中午饭,四个馒头、一根火腿肠、两个咸鸭蛋、一袋榨菜呐。
无独有偶,在九十年代的一个秋季,笔者和几个同事一起背着花筐上山采集蘑
菇,刚刚行进至山口,远远地看见一男一女用一根木杆抬着什么,一摇一晃地向我
们走来,离我们约有五十米左右,他们停下来休息,我们得以看个究竟,原来是这
两口子早起上山采蘑菇时,发现了一只橙黄色狍子,刚刚被狍子套困住,于是两人
决定不采蘑菇了,打算把这个狍子运回家养起来,刚开始时牵它 ,狍子不走,才
有了两人用木杆抬着狍子下山的这一幕。这两口子的善举感动了我们,于是笔者就
点拨说:“这么小的狍子还离不开妈妈,带回家也养不活,不如好事做到底吧。”
两口子是明白人儿,一下就明白该怎样做了,只见两口子把捆绑的绳扣一解开,这
个小狍子本能地一个“鲤鱼打挺”就站立了起来,瞪着一对长长睫毛的、水灵灵
的、黑呼呼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们这一群人儿,偶尔还羞涩的点一下它那
还不成熟的小脑袋,好像是在感谢这些人的救命之恩呢,过了好一会儿,它才一步
一回头地消失在了森林之中,估计是寻她的妈妈去了吧。
也许,是这个小狍子找到了她的妈妈,告诉了所发生的事情的缘故,仿佛得到
了小狍子妈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