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楠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胶葛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於世。其地世主袁氏,故以名焉。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柄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平!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的语言特色 善于用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意图。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夫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苟然,则贫者无赀以求于吏,所谓有贫之实而不得贫之名;富者操其赢以市于吏,则无富之名而有富之实。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 《蝜蝂传》:“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其高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 柳宗元的语言特色 善用比喻 钴姆潭西小丘之石:“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语言文字古丽奇峭,清隽绝伦。? 晚唐散文创作 古文运动在经历了高潮之后,到了晚唐,渐渐进入低谷,这一方面是因为后起的古文作者,缺乏韩柳那样的过人才华及勇敢不懈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是因为骈文还有着一定的存在基础,在一些有才华的人的推动下还可暂成声势。 杜牧《阿房宫赋》用汉赋格局,文字穷奇极丽,气势凌厉健峭,被誉为古今赋中第一。 李商隐的四六文写得或精致华美,或笔力雄健,或深情感人,不同于六朝骈文的浮靡空洞。他的《李贺小传》等散文传记,也古实奇异,为人所称。 晚唐小品 晚唐小品的特点: 篇幅短小精悍,“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 情感炽烈,生气贯注。 代表作者: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唐末诗风衰落, 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皮日体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 别人也称之为隐士, 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从书》中的小品文, 并没有忘记天下, 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 * * “不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 《蓝田县丞厅壁记》 《进学解》 《送穷文》 “惟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耶?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煜,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汨汨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