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配套PPT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5、粘粒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还含三水铝石 6、全P低,有效P低 7、全K低,有效K因成土母质和风化程度而异 8、有效B缺乏 五、主要性质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瘦 酸 粘 板 蚀 旱 渍 水热好 风化快 土层深厚 养分转化快 红壤主要性质小结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六、利用改良 1、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 2、改良措施 保持水土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 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 合理耕作与轮作 旱改水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七、黄壤 1、分布在红壤带西部,四川、贵州最多 垂直带谱在红壤之上 分布区的气候条件与红壤大体相近 母质与红壤类似 不同处:热量比红壤略低些,水分则多些,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冬,夏无酷热,干湿季不明显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2、黄化作用 黄壤处在温凉潮湿的水热条件,富铝化弱(Ki 2.0~2.5),明显黄化; 土壤中氧化铁水化,生成针铁矿和多水氧化铁,黄色或腊黄色土层,以淀积层最为明显。 七、黄壤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3、淋溶作用比红壤强,pH4.0~5.5,盐基饱和度20%,都低于红壤。 4、粘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化云母次之。 5、交换量比红壤高,约15 cmol/kg。 七、黄壤 第一节 红壤与黄壤 6、缺点及改良 粘、瘦、酸 修水利、造梯田 深耕晒垡 客土掺砂 施用石灰 合理种植和施肥 七、黄壤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一、分布 1、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淋溶土纲 2、淮河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之间低山丘陵: 苏、皖、鄂、川东北,豫西南和陕南。 此以南(黄棕壤)多出现在山地垂直带谱中。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二、黄棕壤 1、成土条件和成土特点 北亚热带湿润区,水热一致 母质 山区为花岗岩、片麻岩、各种沉积岩 丘陵为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尤下蜀黄土) 质地粘重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二、黄棕壤 1、成土条件和成土特点 成土作用 淋溶作用强:可溶盐淋失,游离Ca也多淋失,呈微酸~酸性 富铝化弱:矿物风化快,脱K脱Si,Fe,Mn多成胶膜或结核,成鲜棕、棕色 粘化明显:粘粒在剖面移动和淀积,常有粘磐层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2、剖面形态 Ao(残落物层)0~1cm A1(腐殖质层)10~20cm B(粘化层)40~80cm,铁、锰胶膜,棕色 C (母质层) 二、黄棕壤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3、理化性质 林下O.M. 2~3%,表层以下锐减,腐殖质品质较差,富里酸比胡敏酸多,活性胡敏酸多; 微酸-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40%; 有粘粒在淀积层聚集,含量比表层高1~2倍; 粘粒矿物主要是水云母、蛭石和高岭石。 二、黄棕壤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三、黄褐土 1、分布 黄棕壤土带的西北部 湿润半湿润过渡区,雨水在黄棕壤的下限 鄂西北、豫西南 2、母质富含Ca(必要条件) 3、弱淋溶作用和弱富铝化作用 游离Ca淋失,但吸附性Ca较高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4、中性反应 土层之间差异小 盐基饱和度80% 5、是黄棕壤和褐土之间过渡类型 蒙脱石比黄棕壤略多些,高岭石少些 富铝化弱些 6、粘化作用强 耕层浅,上壤下粘,易发生浅层水渍涝,抗旱耐渍能力差,养分贫乏 三、黄褐土 第二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 1、土质粘重,耕性不良,耕层浅薄 2、保水、透水性能差 3、保肥能力强,供肥能力不足,前劲差、后劲足 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农业生产性能 第三节 棕壤与暗棕壤 一、棕壤 又称山东棕壤、棕色森林土 是粮果基地,也是林业重要土壤 1、分布 暖温带湿润区低山丘陵,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山西。 2、气候 年均温5~14℃,10℃ 积温3200~4500℃,降水500~1000 mm。 3、植被 为次生落阔叶混交林,多已辟为农田和果园。 第三节 棕壤与暗棕壤 4、O.M.累积 表层腐殖质较高 5、无脱Si富Al化现象 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富含盐基 一、棕壤 第三节 棕壤与暗棕壤 6、淋溶作用 易溶盐虽大量淋失,但生物富集盐基作用,使表层盐基含量比底层高出一倍以上 7、粘化作用 强烈进行,粘粒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 一、棕壤 * 第三节 土壤分类 2、几个定义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诊断层:凡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 诊断特性: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本身体现了土壤形态、土壤特性和土壤发生三者的结合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 第三节 土壤分类 3、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划分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33个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 1)诊断层 诊断表层(11个)? 诊断表下层(20个) ? 其它诊断层(2个) 1、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学海无涯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