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律证明 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p和q,且p+q=1。若在群体中这一对基因的3种可能的基因型频率为:D=p2,H=2pq,R=q2 基因型的频率世代相传不会改变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三页。 定律证明 不论起始群体中各基因型的频率是多少,只需雌雄配子中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为p和q,配子随机结合后形成的F1代群体中的各基因型频率将达到(p2,2pq,q2)平衡。 只需通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就能达到基因型频率的平衡。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三页。 改变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群体的遗传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Selection (选择) Gene mutations (基因突变) Mutation and Selection (突变和选择的联合作用) Random genetic drift (随机遗传漂变) Migration (迁移)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三页。 选择 (Selection)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频率↑ 不适者淘汰→频率↓ 如白化基因→淘汰↓ 人工选择 定向选择,有利人类性状频率↑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三页。 选择改变群体遗传结构 适合度与选择系数 适合度 (W):也称相对适合度、适应值或选择值,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它基因型个体相比时能够存活并留下后代的能力。 选择系数 (S):也称淘汰系数,S=1-W 例一,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 (P194) 例二,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 (P195)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三页。 自然选择的典型实例 1. 海岛上特殊类型的昆虫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 并不是绝对的,它取 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蝇类 (残翅) 蝇类 (无翅) 蝶类 (残翅)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三页。 2. 桦尺蛾的工业黑化:定向选择的实例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的; 到了19世纪后半叶,生物学家们发现,黑色的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类型。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三页。 长满地衣的树干 黑褐色树干 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三页。 1956年,凯特威尔的放飞实验 环 境 实 验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未污染区(多塞特) 放出只数 496 473 重新捕获只数 62 30 重新捕获百分比 12.5% 6.3% 污染区 (伯明翰) 放出只数 201 601 重新捕获只数 32 205 重新捕获百分比 15.9% 34.1% 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三页。 剑桥大学附近没有环境污染,遗传学教授迈克尔·马杰鲁斯 (Michael Majerus)在自然条件进行观察,证明鸟类的选择性捕食是导致2001年到2007年间剑桥黑蛾频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四十页,共八十三页。 3. 地雀喙形的演变 达尔文雀,14种 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有13种,另有1种生活在600km 以外的可可岛上(可可岛雀) 14种达尔文雀的主要区别在于喙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喙的特征与其食性有关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三页。 14种达尔文雀可分为3个类群: 地雀有6种:以地面上的种子为食,生活在干燥的沿岸地带。 小地雀、勇地雀、大嘴地雀、仙人掌地雀、大仙人掌地雀、尖嘴地雀 树雀也有6种:主要捕食树上的昆虫,生活在岛上的树林中。 小树雀、大树雀、查理树雀、红树雀、形树雀、素食树雀 类莺雀:莺雀、可可岛雀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三页。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 勇敢地雀 大嘴地雀 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三页。 1973年起,格兰特 (P. Grant) 对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夫涅主岛上的两种地雀进行了研究,证明地雀的喙形大小与食性直接有关。 勇敢地雀 (强壮地雀):喙小,适合吃较小的坚果。 格兰特证明喙形及喙的大小是可遗传的特征。 1976.6-1978.1,达夫涅岛持续干旱,食物短缺,强壮地雀种群数量剧烈下降 原因: 种群内有喙形大小显著变异的个体 死亡率的差异:喙小的类型 喙大的类型 食物中的小坚果减少,大坚果的比率上升 有利于大喙类型个体,造成下一代喙的尺寸增大。 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三页。 具体变化:1978年出生的个体喙的尺寸增大34%。 后期变化:1982年,厄尔尼诺现象,气候逆转 ——1983年,食物充足:小坚果比例增大 ——1985年出生的地雀的喙比厄尔尼诺事件前的减小2.5%! 上述逆转进化恰恰验证了格兰特对 1977-1978 年干旱引起的喙形进化的解释:气候改变了食物组成,食物组成使地雀的喙形变化。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三页。 自然选择的基本类型 稳定性选择:保留中间类型,淘汰极端表型, ,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结果将使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