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月怀远 张九龄;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写作背景;学习指导:初读诗歌,了解大意;;;学习指导二:再读诗歌,探究诗意;朗读诗歌,思考: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遥夜”、“竟夕”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
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请思考: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搜集到的关于“月”的诗句并谈谈你的认识;下面就从“悲”“欢”“离”“合”四个层面分析唐宋诗词中“月”的意象。 ;一、悲——永恒与无常;二、欢——美人、爱情;2、月与爱情;3、其他美好的事物;总之,在唐宋诗人的笔下不论是描绘美人,美景还是抒写爱情的作品,都频繁使用“月”的意象,将款款深情和欢欣喜悦寄托于明月。此时的月不是冷清,不是悲愁,而是在诗人含情脉脉的眼中幻化为温情与喜悦,浪漫与温馨。 ;三、离——分别、思念;四、合——团聚、团圆;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学习目标:
1.积累背诵唐诗。
2.学会分析诗歌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朗读诗歌,思考: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什么样的意境? “生”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生”字好像是大海孕育了明月,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