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疆特有的民族风情的了解,让学生去感 受民族节日的气氛,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教学内容: 第一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第二周: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三周: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四周: 新疆的古代居民; 第五周: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第六周: 手足相亲的各民族; 第七周:民族平等辩证看; 第八周: 民族平等得保障; 第九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第十周: 民族团结高于天 ; 第十一周: 兄弟姐妹一家亲; 第十二周: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第 1 课时: 开设地方课的意义和学习要求新版新疆地方教材以综 合本形式出现,涵盖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民族民俗、经济社会,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真实、客观反映新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课程在1至9年级开设,中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模块,同一模块在各学年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设新疆地方课程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疆的地理、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新疆的情感。如何将身边的人、事、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时事政治的了解,进而认识到“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总之, 通过地方课的教学和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要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1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阅读幅员辽阔,ft河壮美的中国。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 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新疆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 识到新疆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 正确观点; 难点:知道新疆的大好河ft和历史文化特点。 三、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 3 课时完成。教学安排: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新疆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 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 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 兴趣、培养了情感。因此可以将本节内容分成两个部分:( 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 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以各民族的衣着服饰图片或影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融合?】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四个重要时期及其特点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 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 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一词常被用以区别中原地区的民族与其周边的民族(即蛮夷戎狄),然而,华夏族实际上也并非全为中原之旅.它融夏、商、周三族初具雏形之后,就像滔滔东注的长江,涵化万水, 汇合百川,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集团.大体在周代,在这个族体中, 既有涵盖了共同尊奉黄帝为始祖的夏、商、周三族的“华人”,又有华夏 化了的戎人、氏人和夷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华夷”逐渐走向一体,内迁异族已被华夏吸收、融合.中原四周,齐、鲁吞并诸夷,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 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 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 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 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 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 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 25 个民族。 【民族名称歌】: 汉满僳僳景颇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