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渗的预防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静脉输注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时外渗的预防 * 外渗——静脉用药期间,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 外渗可以发生在外周及中心静脉,也可发生于任何种类的注射通道装置,包括隧道及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泵、甚至骨内和硬膜外的输液方式。国内有报道指出,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国外报道为0.3%~4.7 %。 * 发疱剂——是指静脉输液外渗后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常见的发疱性药物有抗肿瘤药物、多巴胺、50%葡萄糖,钙剂等。 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主要是因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药液本身理化特性等因素,对血管及组织产生的强烈刺激。有众多文献报道,由其引起的组织坏死,病程长,治疗难度大,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患者极为痛苦。 * 外渗的临床表现 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性质通常为烧灼痛、刺痛。局部出现红、肿。穿刺导管无回血。(并不是以上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水疱:局部可出现水疱。 皮肤发黑变硬:发黑变硬的皮肤下溃疡可能已经形成。当厚的表皮坏死时,创面苍白,毛细血管缺血,创面逐渐形成干黑色结痂。 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1-2周结痂脱落,溃疡的空洞即表现出来。典型的溃疡为:基底面坏死、黄色纤维坏死,周围为红色的边缘。 * 外渗的临床分级 0级:没有临床表现。 1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厘米,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发凉,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厘米,轻到中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厘米 ,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的疼痛,有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 外渗的危险因素----药液 许多化疗药物外渗进入周围组织比血管中刺激性更强。 发泡性化疗药物: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丝裂霉素等)、植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诺维苯等)、氮芥、美登素等这些药物损伤大、后果严重。 非发泡性化疗药物分为: 1) 强刺激性:足叶乙甙、顺铂、甲氮米胺、紫杉醇等。 2) 中等刺激:甲氨蝶呤、米托蒽醌等。 3) 无刺激:博来霉素、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 * 易引起组织坏死的非化疗药物 抗生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电解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 血管加压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其它:氨茶碱、大于10%葡萄糖、安定、苯妥英、造影剂、静脉营养液等。 * 血液pH值为7.35~7.45,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超过正常PH值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渗透压危险分度?:高度危险600mOsm/L;中度危险400~600mOsm/L;低度危险400mosm/L。 * 多种抗肿瘤药物、多巴胺、盐酸多巴酚丁胺、胺碘酮等药物的PH值均<4,属于强酸类药物;50%葡萄糖、10%钾制剂渗透压均超过2500?mosm/L,属于高度危险性药物;10%葡萄糖酸钙属于含阳离子的高张溶液,钙离子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时间过长、浓度过高或药液外漏,使局部血管剧烈收缩,均可引起局部缺血坏死。 * 外渗的危险因素----病人 婴幼儿:外渗常见的病人多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严重外渗小儿多于成人,婴幼儿肢体固定困难, 外渗后,难以作出疼痛的表达,更容易造成严重的外渗。 老年人:行为失控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迟钝。 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全身状况衰老可增加外渗的可能,早期不易发现外渗,发现时较晚。 无法沟通的病人:中风、瘫痪、接受麻醉、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出现外渗不适症状不能表达,只有通过严密监护检查发现。 * 外渗的危险因素----疾病 癌症:反复接受化疗的患者静脉脆弱,难以穿刺。静脉穿刺部位与放疗部位相同时,避免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发生外渗后,在其他部位再接受化疗可能会使原来外渗部位组织损伤加重。乳房根治术、腋窝手术、淋巴结清扫破坏了肢体循环,使血流减少,可使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