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工程枢纽工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淠史杭工程 1959年初步建成的横排头枢纽工程   本网讯 早在1952年,六安地区治淮指挥部就提出在防洪除害的同时进行引水灌溉问题,使防洪与灌溉、除害与兴利并举,并派工程师马植祥等技术人员到淠河的下龙爪查勘。后来,治淮委员会提出淠右灌区的计划和梅山水库灌区规划报告,省、地委领导也提出在淠河上游兴建灌溉工程的设想。这些计划和设想,不谋而合,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得到实施,有的停留在设计上,有的虽作了实地勘查,因挖压土地和工程材料困难而作罢。但这些规划和设想,为尔后的开发作了一些思想和技术的初步准备。   1958年,六安地区又遭大旱,70多天未下过雨,因旱成灾500多万亩,群众要求解决严重缺水难题,迫在眉睫。不解决严重缺水这一死结,提高粮食产量只是一句空话。 横排头 闸控龙头   这一年,中央连续开了南宁、成都、北戴河三个重要会议,作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个决议,即当时风行的“三面红旗”,全国上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这一历史的机遇,为淠史杭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思想条件。促使六安干群解放了思想、敢想敢干。淠史杭建设构思是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的决策,根治旱灾,发展农业生产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不是盲目蛮干。二是组织条件。人民公社化实行“三化管理”,即组织军事化,生产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只要党委一经决定,命令一下,会立即行动,上下同心协力办大事。三是物质条件。人民公社优越性是“一大二公”,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对淠史杭工程建设中需要挖压土地、拆迁房屋和物资器械,只要公社有,一律奉献。   这一年,治淮委员会撤销,一批工程技术人员(25人)调来六安地区,这批技术人员,为利用大别山水库群发电尾水,引水上岗,开发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郭沫若在灌区乘船   在此形势下,淠史杭工程建设应运而生。地委第二书记、专员赵子厚主持召开了有地委常委、农工部长魏胜德,专署分管水利副专员郑象生和淮委调来的工程师吴琳、黄昌栋、沈全根、余五星等参加会议,讨论制订出史淠沟通航灌工程规划,经地委5月30日常委会会议讨论同意,并报省委批准兴建。地委于7月15日决定成立工程党委和指挥部、政治部并任命了相应的领导人员。责成赵子厚负责实施。   8月19日,淠河灌区横排头枢纽工程破土动工,拉开了淠史杭工程建设的序幕。总干渠上的切岭、填方等重点工程也提前开工。11月份,史河灌区红石咀枢纽工程也相继开工。   接着,长江水系的杭埠河治理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经实地查勘,决定在杭埠河建设龙河口水库(现改名万佛湖),开辟杭埠河灌区,经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批准,并答应拨给400万元包干使用。曾希圣在视察龙河口水库施工时,又批给汽车一部和平板车1000辆。并为淠史杭题词为:“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亩,兴利除弊造福子孙亿兆年。” 五淠史杭工程成立指挥部   这样逐步扩大,最终形成了淠史杭沟通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这是当时全国最大、世界罕见的伟大创举。在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淮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淠河、史河、杭埠河上兴建渠首,提高老河水位,开挖多级渠道,引水上岗,与这一地区中、小型水库、沟塘堰坝和多种建筑物结合起来,以大支小,以余补缺,来水能蓄,遇旱能灌,水多能排,水少能给,从而解决了水利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在季节上降雨分布不均的矛盾,提高了水利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防灾抗灾的能力。在江淮丘陵平原地区形成了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长藤结瓜的灌溉体系,造福于人民。   这一工程的最大特点是,把低洼的3条河流向低处流的水搬到高岗之上,形成水在岗上流、船在岗上走的壮观景象。以淠河灌区为例,横排头渠道进水闸下水位高52.5米。冲砂闸溢流面高程46.5米,新河水位至少比老河水位提高6米。当总干渠的水流到六安城区时,九里沟的水位高程50.72米,而老淠河下龙爪的水位高程39.30米。这时新河的水比老河的水高出11米。真正形成了“人造天河”的奇迹。 民工在潜南干渠填方段夯土   第二个特点是,原规划通过杭淠干渠将军山渡槽把龙河口水库的水调到六安县实现江淮沟通“南水北调”,后来计算,龙河口水库无多余之水,而且工程浩大,这一设想未能实现。反而,把淠河灌渠之水,通过潜南干渠穿越江淮分水岭调到肥西灌溉农田60多万亩,把淮河水系的水调到长江水系,实现了“北水南调”的奇迹。   第三个特点是自流灌溉。丘陵地区自然走向西南高东北低。岭上修干渠,上有五大水库活水,下有斜坡,上高下低。总干渠、分干渠设计比降是两万米比一,并拓宽横断面。便于水道畅通。把几百里外碧水通过密如蛛网水渠送到田块和千家万户。 辟山切岭   科学规划设计是工程先行官。   在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是靠自力更生解决的。在准备阶段,测量任务面广,工作量大。

文档评论(0)

173****63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