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比较.docVIP

抽动症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抽动症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抽动症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比较 1 1、资料与方法 2 2、结果 3 3、讨论 4 文2:丙戊酸钠与咪达唑仑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5 1 资料和方法 5 2 结果 7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 7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7 3 讨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抽动症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比较 文1:抽动症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比较 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多发于4~12岁男性儿童,发病率达%~%,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患儿多出现眨眼、噘嘴、摇头、耸肩、缩颈等症状,严重者伴有注意力障碍、情绪异常等,极大影响患儿正常生活、社交、学习,长期下去会危害患儿心理健康[2]。因此,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对抽动症患儿来说意义重大。相关研究指出,抽动症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氟哌啶醇作为抗精神疾病代表药物,在抽动症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影响患儿服药依从性,增加治疗难度,临床将研究方向转向寻找安全、高效的药物,丙戊酸钠作为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临床价值逐渐凸显[3]。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抽动症患儿72例,探讨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抽动症患儿72例,纳入标准:伴有运动性及发声性抽动,抽动具有阵发性,每日多次发生。排除标准:由药物或内科疾病引发的抽动;伴有脑部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成分过敏;临床资料不全。按照治疗方法,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的35例为B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的37例为A组。B组女8例,男27例;年龄3~10岁,平均(±)岁;病程13~21个月,平均(±)个月;23例脑电图正常,7例轻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A组女9例,男28例;年龄3~11岁,平均(±)岁;病程14~22个月,平均(±)个月;24例脑电图正常,6例轻度异常,7例中度异常。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脑电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衡可比。患儿家属知情、自愿并签署同意书。 方法 B组采用氟哌啶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规格:2mg)治疗,口服,2~3次/d,1片/次。A组采用丙戊酸钠(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规格:)治疗,口服,20mg/(kg·d),每12小时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水平、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不良反应(锥体外系症状、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伤)发生率。抽取3ml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ES水平。YGTSS包括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等内容,50分为重度,25~50分为中度,25分为轻度,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4]。(2)疗效评价标准:抽动得到完全控制为治愈;抽动减少76%~99%为显效;抽动减少51%~75%为有效;抽动未显著减少为无效[5]。治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统计学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A组%,高于B组的%(P),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两组血清NES水平、YGT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NES水平、YGT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治疗3个月后,A组血清NES水平、YGTSS评分低于B组(P),见表2。 表2两组血清NES水平、YGTSS评分比较(x?±s)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低于B组的%(P),见表3。 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抽动症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因素、脑损伤、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发病隐匿,节律性不明显,临床症状多样化,部分患儿表现为情绪暴躁、咳嗽等不典型症状,诊治难度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影响患儿健康成长[6,7]。临床治疗抽动症方法众多,包括耳穴敷贴、磁刺激、药物治疗等,伴随研究不断深入,药物治疗成为重要治疗手段。 氟哌啶醇通过阻断脑部多巴胺受体,加速多巴胺受体转化,发挥抗精神疾病疗效,但易引发肝肾损伤、消化不良、腹泻等不良反应,安全性有待提升[8]。丙戊酸钠不含氮成分,能直接作用在患儿中枢GABA系统,调控神经中枢系统分泌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