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请阐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书法特点是: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
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
毫写字。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
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
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
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 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
凤造型艺术。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
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
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
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铁画银钩:画:笔画;钩:
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以美养善,美善合一”的审美观点?
在中国音乐史上,明代的古琴家徐上瀛是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所著
的《溪山琴况》继承了前代琴论的成果,融儒道释思想为一体,并对如何使古琴臻
于尽善尽美之境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论文尝试运用音乐理论与哲学研究相
结合的方法,从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和哲学思想的视角出发,来挖掘徐上瀛《溪
山琴况》中所蕴含的音乐理论及其美学思想。论文分七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古
琴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发展和地位、关于徐上瀛与《溪山琴况》的简介以及“和淡
清雅”四况在《溪山琴况》中的重要性、论文的结构和所用文献由来。第一章,
论“和”,主要对“和”的文本内涵、“和”对儒家音乐审美观的继承与发展以及
“和”况与诸况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了“和”况的重要地位,以及儒家音乐审
美思想对《溪山琴况》的重要影响。第二章,论“淡”,主要对“淡”况的文本内
涵、其对道家音乐审美观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淡”况与诸况的关系进行分析,说
明道家思想对《溪山琴况》的重要影响以及“淡”况在古琴艺术中的元音。“和”
是先秦两汉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与主脉。它历史地体现在对音乐本质与功能的理
解与规定、对音乐内涵及其审美形式的认定与要求中。一、音乐因和而生。原始
图腾观念的核心即是以一个共同起源来造成族群的和合,原始图腾歌舞以其特有
的情感功能现实地实现着这个目的。原始歌舞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图腾)合一的
形态特征、“神人以和”的功能目的、众志成诚的情感意志、感性与理性、自然
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文化效用成为了华夏音乐“和”之魂的最早源头。农耕自然经
济与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使得原始歌舞中的“和”意识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二、
音乐体和而立。情为乐之本,这是中国古人对音乐本质的根本性理解。以此为根
基,生发出本真性命之情与合度中节之情两种音乐本质论。儒家认为,音乐应该体
现血缘宗法社会的伦理规定,所以适度平和之情为乐之本;道家认为,音乐应该体
现人的本真性命规定,所以自然和谐之情为乐之本。两种学说都主张音乐体和而
立,但内涵相异。
3.谈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物画的功能产生较大影
响,曹植、谢赫、张彦远等人在绘画批评中都十分重视兴成教化的道德伦理作用,
形成中国美术批评中的儒家传统精神。而中国古代壁画、卷轴人物画多有表现功
勋英雄、帝王将相和令妃顺后、贞妇孝女的形象,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
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绘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其后中国绘画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是
相当大的。人物画在表现礼、德和兴成教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胜之处,它以直观
感性的形象,描绘帝王功臣、贞女烈士,从而感染观众,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
作用。儒家思想在美术批评中,也是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而且在历史中,形成
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批评传统。
南朝宋的文学家颜延之将图画的内容分成三种,“一曰:图理,卦象是也;
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1](P.120)绘画是用来图绘
事物及人物形象的。陆机曾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1l(P.120)宣
明事物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好,而保存事物的形状没有什么比绘画更善。在
图形之中,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入画的对象,人物形象当然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村家用沼气池设计规范.doc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信息科技 第1课 数据宝藏在身边 教案.docx VIP
- 医院医疗设备维保方案.pdf VIP
- 佳能Canon-RF-600mm-F11-IS-STM-Lens相机镜头用户说明书手册.pdf
- 职业培训电子商务教学计划及大纲.pdf VIP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PPT课件.pptx VIP
- 绿化养护工程合理化建议、难点要点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VIP
- 丰田COROLLA_AURIS发动机1ZR-FE__2ZR-FE技术信息指南.ppt VIP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7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