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海淀区二模作文例文
议论文
1号文
身纳土地,心扶苍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中国先人对种子朴素的期盼。中华民族根植于华夏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真理都饱含着泥土的芳香,就如为人一世,当有“种子精神”。
何为种子精神?看到身边那些葳蕤的植株了吗?它们由小小的种子长成。“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春和景明,万物生发,希望是种子,未来靠种子。种子深埋地下,但花朵能见太阳。种子精神是真正的凛然英雄气。
只有相信个体伟力的种子精神,方能积蓄而彪炳。这便是“种子精神”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不同。个人英雄主义者们想以个体之力拯救世界,而种子精神是永不放弃的个体终能凝而聚伟力,这是中国暗藏的“积微”思想。如建设中国种子库的钟扬所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他相信每个种子的潜力,而他之所以选择建设种子库而不是寻找能够拯救人类的那个基因,私想,亦是积微之意。“未有积微之力,焉成拔地之山?”这便是种子精神能扩而兴盛的原因之所在。
但伟业岂能一日功成?“作始虽简,其成必巨。”那些持种子精神为烛而不惧前驱之人,并未以伟业居功,他们秉造福后人之高贵品格,为其一生之志。种子精神亦是奉献精神。“让后辈享受前人浴血后的太平幸福吧!”陈乔年烈士如是说。那些甘当种子的人,才是托举盛世的肩膀。初心自慷慨的张福清老人,化剑为犁,插入三尺黄土,造福一方。核潜艇科学家黄旭华老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甘为中国核事业奠基中的那颗螺丝钉,几经外力,仍不动如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亦是种子精神的内核。
不言而喻,种子依赖土地生长,故需回报土地。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言“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生逢盛世,肩负重托,我们的种子精神便是“到人民中去,取一抔乡土;从人民中来,造万亩良田”。我们不能忘记自身优渥的条件来自于人民与国家的托举,更应反哺之,以青年之伟力,不畏风雨,直上青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青年人怀无限生力,就应开拓视野,掘井泉而护世之安宁。怀种子精神,身纳土地,心怀苍生,移山填海,纵横天下,吾辈何辞?
2号文
做一粒种子,造福万生
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千万苍生。”从古到今,华夏祖先神农氏播下的种子,孕育着千万民生。人类华夏文明得以绵延至今,正因为有着无数“种子”的播种。因此我认为,青年也应做一颗种子,用自身“营养”孕育华夏文明,造福万生。
什么是“种子”?种子是植物的前体,被播撒于土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营养,进而长成能供人类食用的粮食,保障人民安全。同时,“种子”也可以是人,是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任何一个独立个体,带有华夏基因,生长于华夏土地,汲取着社会发展带来的“营养”,待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势必也会为国家提供营养,为人民乘凉。
“种子”应扎根于泥土,向上生长,最终造福万生。世间上的千万颗“种子”被播种于全国各地,一粒好种子应该带动身旁的“土地”向上生长。秦玥飞走向贫困地区,以“全心全意力人民”的宗旨扎根于基层,像一粒种子带动人民茎叶向上攀爬,带动全民致富。张桂梅如同一粒种子播于偏僻山区,以自身知识的养分,为山区的女孩们提供营养,撑起了我国教育之地。樊锦诗以“种子”身份走向荒漠,用自己所蕴含的文物保护能力,重新孕育出敦煌文化,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唯有像一粒种子扎根于人民之中,以“为生民立命”的决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推助人民幸福,造福百姓。
任何一粒“种子”都可以造福万生吗?我想并不是这样。一粒种子,能否发芽,取决于它所积攒的能量。只有当我们习得足够知识,学得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人生的积淀以后,才能像一粒种子一样破土而出。所以,当代青年应脚踏实地,以躬身之行,通过不断实践、奋斗,才能像一粒种子一样造福万生,为国之发展贡献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种子也有好坏之分,如若只是沉溺于网红世界的金粉繁华,艳羡于他人的功名利禄,最终也只会成为埋于土壤之中的坏种子,唯有心向阳光,才能做一颗好种子。
青年应做一粒好种子,从社会中汲取养分成长,最终反作用于社会,报效国家。
3号文
做一粒好种子
投身于国家植物种子库建设的钟扬教授认为,一粒种子可以造福苍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做人如同做种子;毛泽东指出“党员为种,人民为地”。这些事迹无一不反映出:做人如同做种子。
何为“种子”?从狭义上来看,“种子”指粮食的粒种,但从广义上来看,“种子”代表着潜在的力量与未出土的意义。在种子孕育的过程中,包含了力量与信念,象征着破土而出的蓬勃生命力。这正如“做人如做种”,即做人要像种子一样蕴含巨大潜力,拥有破土而出的信念与力量。
做人要如同做种子一般坚韧不拔。种子在未萌发时养精蓄锐,沉睡于泥土中。而在发芽时,又能以强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2021-202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docx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教案.docx
- 2022街高考专题复习:新闻短评随堂练.docx
- 2022街高考作文复习:如何组织语言 .doc
- 2022届高考写作: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教案.doc
- 2022届高考写作指导:如何安排记叙文的结构.doc
-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易错点、易考点整理.docx
- 2022届贵州省贵阳市五校高三联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2届贵州省贵阳市五校高三联考(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202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docx
- 2022届天津耀华滨海学校高三毕业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2022届天津耀华滨海学校高三毕业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
- 2022年6月浙江省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02(考试版).docx
- 2022年6月浙江省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02(全解全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