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外治演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操作】:仰卧位,暴露痤疮,涂抹少量万花油以防烫伤,并常规消毒。准备直径 0.5mm 的盘龙细火针,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将火针烧至发白后,快速准确刺入皮损顶部。 若皮损为丘疹、脓疱、囊肿,常用火针点刺一下即可,将囊肿内脓血、腐肉清出; 若结节质地硬则应在结节多处点刺,针刺最佳深度为透过表面皮肤病变部位。 遵循先浅后深,深度控制在 2mm 以内。2-3天1 次,4次1 疗程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刮痧法 【机理】:背部为阳,督脉循行中央,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俞注所在,华佗夹脊穴夹脊两旁,通过刺络拔罐放血、刮痧 ,对经络俞穴、反应点给予不同方法和强度刺激,损其有余起到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消肿散结、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作用,使之达到气血调和的功效。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操作】:颈项背部用碘伏消毒后,用刮痧板蘸润滑液,按从上往下或从内到外的顺序刮拭,如后项部从风府刮至大椎,风池刮至肩井,背部从督脉和两侧俞穴及夹脊穴从上往下刮。以皮下有痧点或瘀斑为度,1 周 1 次,3次为 1疗程。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优选)痤疮的中医外治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痤疮的定义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发于青春期。 中医又称“酒刺”、“粉刺”、“肺风粉刺”,俗称“暗疮”、“青春痘”等。 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中医病机 现代中医多认为痤疮总的病机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病因大概总结为以下五点: 1、体内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又感风邪,熏蒸于面而发; 2、或过食辛辣滋腻之品,酿生湿热结于肠腑,不能下达反上蒸于肌肤而成; 3、或脾虚生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痰瘀互结,凝滞肌肤所致。 4、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冲任失调而致。 5、外感毒邪,毒热互结,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 第三页,共四十七页。 辩证分型及治法 临床可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冲任不调、痰瘀毒滞五型。 痤疮的中医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 中医外治法具有使用简便,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优势,既可单独外用,亦可结合内服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主要指不经口服给药,而从体表皮肤及黏膜等途径用中草药进行敷、贴、浴、封、熏、洗、灸、扑、点、涂、擦等来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方法。 清代外治大师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曰: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此也。 中医外治法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中医外治法分类 一、中药外治: 按剂型分:洗剂、膏剂、散剂、酊剂、涂膜剂等 按用法分:湿敷、熏蒸、中药面膜等。 二、特色疗法: 主要有刺络拔罐放血、火针疗法、刮痧、耳尖放血、耳穴压豆、自血疗法等。 第六页,共四十七页。 中药外治篇 第七页,共四十七页。 总结 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基础方有三黄洗剂、颠倒散、五味消毒饮等 常用加味中药: 1、清热解毒: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蒲公英、苦参、野菊花、牛黄、紫花地丁、连翘、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 2、消肿散结: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皂荚刺 3、活血祛瘀:丹参、红花、桃仁、三七、乳香、没药等 4、清凉止痒:冰片、薄荷、滑石粉、珍珠、炉甘石等 第八页,共四十七页。 三黄洗剂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20g 【制法】:加水煎煮取药液待用。 【用法】:待药液放温后清洗面部,早晚各 1 次,每次15-20分钟。 【功能】:干燥、清凉、止痒,消炎杀菌。 洗剂 第九页,共四十七页。 颠倒散洗剂 【组成】:硫黄, 生大黄各7.5克, 石灰水100毫升。 【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升混和即成。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4次。 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黛黄膏 【组成】:山慈菇30g,青黛10g,大黄10g,黄柏10g,硫磺5g。 【制法】:研成细末,加入105g凡士林调匀成膏 【用法】: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1-2次 【功能】:清热凉血,消肿散结。 膏剂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痤疮散 【组成】由大黄、黄连、硫磺、白芷、防风等药组成 【制法】上药洗净后,65-75℃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1000g即可。 【用法】:将药粉、蜂蜜、温水按一定比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每日1次 散剂 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酊剂 【组成】:黄连、黄柏、地肤子、苦参 15g,陈皮各15 g,黄芩20g,丹参20 g,冰片10 g,甲硝唑2g,螺内酯1g,维生素 B62g 。 【制法】:将中

文档评论(0)

hejiaman2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