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 血液是机体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液态流动、血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稳定,以及血容量的维持是正常发挥血液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动性能或造血功能的改变可导致多种疾病:若凝血亢进或纤溶能力不足可引发血管内凝血,并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若凝血功能低下或纤溶亢进可引起出血性疾病;铁、铜、多种维生素及造血因子等造血必需物质的缺乏,将导致造血功能障碍而出现贫血;而各种原因引起大量失血造成的血容量降低,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 一些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代表性药物的发现及治疗原则的建立,树立了治疗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的里程碑:1916年,Mclean首次发现了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质――肝素,使药物抗凝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20世纪30年代,纤维蛋白溶解药开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血小板对血栓形成的深入认识,抗血小板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进一步拓展了抗凝药物及抗凝机制的研究。;;抗贫血药;常用的口服铁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食物中的铁和ferric ammonium citrate、iron dextran,iron sorbitex等铁剂均为高价铁(Fe3+)或有机铁,胃酸、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和维生素C等可将其还原为二价铁(Fe2+)而促进吸收。胃酸缺乏,服用抗酸药、高钙、高磷酸盐食品及四环素类药物等均可妨碍铁的吸收。铁剂的吸收率与体内储存铁有关,正常为10%,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可提高至30%。
进入血浆的铁经氧化后以转铁蛋白(fransferrin)为载体,转运至骨髓和幼红细胞膜上,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后经胞膜内陷作用进入细胞,用于合成血红蛋白。去铁的转铁蛋白被释出细胞外可继续发挥作用。铁主要经肠粘膜和皮肤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
;
铁制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极佳。尤其对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痔疮出血等)、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妊娠等所引起的贫血疗效较好,用药后一般症状迅速改善,网织红细胞数于治疗后5~11日达高峰、血红蛋白每日可增加约0.1%~0.3%,约4~8周接近正常。但体内贮存铁量恢复正常值需要较长时间,故重度贫血患者最好连用数月。
;
铁制剂可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Fe3+较Fe2+多见。也可引起黑便,便秘,这可能是因Fe2+与肠蠕动生理刺激物硫化氢结合后,减弱了肠蠕动所致。
注射用铁剂可引起局部刺激及皮肤潮红,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心悸、血压下降等。
小儿误服铁剂1 g以上可发生急性中毒,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休克、胃粘膜凝固性坏死。可应用去铁胺(deferoxamine)灌胃或肌内注射以结合残存的铁进行急救。
;; 叶酸不耐热,食物烹调后可损失50%以上。成人每日摄入200μg、妊娠及哺乳妇女每日摄入300~400μ叶酸,即可满足生理需要。;
叶酸为机体细胞生长和分裂所必须的物质,缺乏时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是:①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婴儿期及溶血性贫血;②营养不良、偏食、饮酒;③应用叶酸对抗药甲氨喋呤、甲氧苄氨嘧啶等;④吸收不良、胃和小肠切除、胃肠功能紊乱等。
;叶酸的转化过程;
食物中的folic acid多以聚谷氨酸的形式存在,吸收前必须在肠粘膜水解成单谷氨酸叶酸形式才易吸收。吸收后,部分被还原和甲基化成甲基四氢叶酸,后者与大部分未经还原的folic acid一起进入肝脏等组织中,经细胞膜上叶酸蛋白受体介导folic acid进入细胞内,其中80%以N5-甲基四氢叶酸的形式储存。N5-甲基四氢叶酸需经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作用转化为四氢叶酸才能发挥作用,脱氧腺苷维生素B12是此酶的辅酶,故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可使四氢叶酸合成受阻。Folic acid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也可经胆汁和肠道排出。
;
Folic acid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其对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疗效较好。治疗时,以folic acid为主,辅以维生素B12。叶酸对抗药甲氨蝶呤、乙氨嘧啶等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四氢叶酸的生成障碍,故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leucovorin)治疗。
对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恶性贫血”,folic acid仅能纠正异常血象,不能改善神经损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