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09 2017年结缔组织病及大疱性皮肤病_20170314203315.pptVIP

皮肤性病学09 2017年结缔组织病及大疱性皮肤病_2017031420331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好发于老年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发生张力性水疱、大疱,水疱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糜烂面易愈合; ②粘膜损害少且轻微; ③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显示BMZ有IgG、C3线状沉积; ④血清中有抗BMZ循环抗体。 与天疱疮鉴别:好发于壮年;皮损为松弛性水疱或大疱,糜烂面较难愈合,尼氏征阳性,常有较重的粘膜损害;组织病理水疱位于表皮内,可见棘层松解细胞;免疫荧光为表皮细胞间IgG和C3沉积;血清中有抗表皮细胞间物质抗体。 治疗 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其始剂量0.5~1mg/公斤体重·日 根据病情需要递增剂量,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剂量。 氨苯砜(DDS):50mg,每日2~3次。 四环素1.0~2.0g/d,或米诺环素0.1~0.2g/d,单用或与大剂量烟酰胺 0.5~1.5g/d联合应用,对抑制表真皮处的炎症反应和增加真表皮间连接力有效。 次选治疗 磺胺吡啶:100mg~200mg,每日3次。 免疫抑制药物:参见“天疱疮”。 局部治疗与并发症的治疗:与“天疱疮”相似 落叶型天疱疮 临床特点: 疱壁极薄,容易破溃 常见红斑和糜烂面上结痂、脱屑 尼氏征阳性 好发于头面部、躯干,逐渐扩大到全身,口腔粘膜损害较少,易累及毛发、甲 组织病理特点 水疱发生在颗粒层及其下方,形成刺细胞松解、裂隙与大疱 陈旧皮损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 颗粒层内棘细胞松解形成角化不良的谷粒细胞 真皮内嗜酸性白细胞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 红斑型天疱疮 临床特点: 好发部位:头部、面部前额、两颊、耳壳,上胸部、腋窝。四肢较少 皮损特点:类似红斑狼疮,红斑上有脂性鳞屑 、结痂 实验室特点: 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抗核抗体 表皮棘细胞间IgG和C3沉积 面部红斑BMZ存在IgG和C3线状沉积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 ①皮肤上发生松弛性水疱、大疱,壁薄易破,形成糜烂、结痂,常伴有粘膜损害,尼氏征阳性; ②疱液或疱底涂片可查到棘层松解细胞; ③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表皮内水疱和棘层松解; ④免疫病理示棘细胞间有IgG、C3呈网状沉积; 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血清中有高滴度天疱疮抗体。 鉴别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重症多形红斑   治疗: 天疱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住院病种之一,患者的病情轻重和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很大,重症患者可危及生命。 治疗 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 起始剂量泼尼松1mg/公斤体重·日 病情未控制按~50%幅度加量,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平稳2~3周后逐渐减量 常用药物: 强的松与强的松龙:口服 氢化可的松:用于急性期迅速控制病情 甲基强的松龙:口服或静脉给药 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为使用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并发症 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 类固醇糖尿病 类固醇性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与消化到出血 精神症状 次选治疗 主要选用的免疫抑制性药物 硫唑嘌呤:50mg,每日2~3次。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2g/日 其它免疫抑制性药物 环磷酰胺:200mg,隔日一次,静脉注射。 氨甲喋呤:10-25mg,iv,每周一次。 雷公藤多甙:20mg,每日3次。 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指针: 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不能够控制病情,增加剂量受限 存在长时间应用大剂量使用激素的禁忌症,如近期感染、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 使用激素病情得到控制,但是需要很高的维持剂量,减量困难。 其它治疗 辅助用药:补充钙、钾等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 病情控制后定期随诊,调整药物剂量,及时控制合并症与并发症 ? 局部治疗 清洁治疗:1:8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浴,清除分泌物、结痂及微生物 使用扑粉、膏剂、油剂等保护皮肤和口腔、眼睛、外阴等粘膜 防治感染。 大疱性类天疱疮 (bullous pemphigoid) 为多见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皮肤基底带的类天疱疮抗原性质改变 机体免疫细胞激活并产生抗基底带抗体 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介质释放、细胞趋化、细胞溶酶体酶释放等 基底膜带中连接表皮与真皮的结构受破坏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上大疱形成,疱壁紧张,尼氏征(Nikolsky sign)阴性 皮损主要分布在四肢、腋下、腰际、下腹部等屈侧面,严重时可以泛发全身,并累及口、鼻部位粘膜 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多发生在老年患者,60岁以上多见 自觉皮损处瘙痒,可伴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 大疱性类天疱疮: 疱壁紧张性大疱, 尼氏征阴性 可见血疱 辅助检查 病理

文档评论(0)

Juan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