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技术概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主动降噪技术概述 目前,在降噪耳机领域,比较流行的有被动式噪音控制 (Passive Noise Control, PNC)和主动式噪音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两种。 被动式噪音控制,也称物理噪音控制,即物理降噪。物理降噪耳机指的是物理隔离,通过好的外形设计或者入耳式紧贴耳道,创造一个密闭的空间将外界的声音阻挡在耳朵外面,以此来达到消减噪音的效果。 物理降噪原理:利用外部硬质材质和内部的填充材质以堵塞声音进入人耳, 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与吸收噪音的作用。 这种物理降噪的方式,简单常见,易于实现。只是物理降噪针对高频段噪音的屏蔽效果明显,对于中低频噪音则显得有点束手无策。在 800Hz 或更低频率的噪音范围,物理降噪则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另一方面,物理降噪耳机在隔离外界环境噪音的同时,把人声部分的声音同时阻隔掉,使用被动式的耳塞来降噪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主动式噪音控制,也称主动降噪,这种降噪方式是相对于被动式降噪而言的。主动降噪耳机运用了高灵敏度的声学麦克风采集周围的噪音,然后通过内置的处理器实时运算出一个与噪音完全相反的声波来抵消噪音,从而达到抵消噪音的效果。 主动降噪基础原理:所有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主动降噪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对已经存在的噪声进行主动对抗和消除,与传统被动防御降噪不同,主动降噪技术通过技术手段,生成一组与所要消除的噪声相位相等的反相声波,将噪音中和,达到降噪的目的。 主动降噪耳机分类: 前馈式主动降噪:将麦克风暴露在噪声中,与喇叭隔离 反馈式主动降噪:将麦克风放置在尽可能接近喇叭的地方 前馈与反馈结合式:同时有两个麦克风,一个与喇叭隔离,另一个与喇叭接近 主动降噪耳机原理主要分为三步: 运用高灵敏麦克风为传感器,对外界环境噪音(主要为高频噪音)进行采集及分析; 实时运算采集到的噪音声波的波频,生成反向的声波,呈 180 度的两种声波结合之后,互相抵消; 声音进入人耳时,由于噪音和反向声波的相互抵消,达到消除噪音效果。 (主动降噪技术原理图) 这种主动降噪的技术可以处理多数有规律性的环境噪音(例如人的交谈声, 空调的噪音,电器发动机的声响等),但它对于高频段声波就有点不明显,如突然的尖叫声、大力关门声等这种突如其来的高噪音,降噪效果不突出。 (Amar G. Bose) 众所周知,主动降噪概念最早由 BOSE 公司创始人 Amar G. Bose 博士提出, 并且于 1989 年,Bose 公司推出了首款主动式降噪耳机,专门为航空行业的从业者设计。其由于昂贵的研发经费和高端的技术壁垒,这些因素大大阻碍了主动降噪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还是用于航空、军用等领域。但近年来,随着技术与市场的变革,降噪技术民用化的进程速度得到了加快。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主动降噪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主动降噪技术 3 大优势: 1)、降噪效果更出众 被动式降噪耳机只在高频噪声段有部分隔绝效果,主动降噪耳机对于人们经 常接触到的中低频噪音的消噪效果更出色,如“嗡嗡”的空调噪音、公交车引擎声、地铁发动机摩擦声等会有明显的消噪力度,最多可降低 25dB-35dB 的环境噪音,同时,主动降噪只是针对环境噪音做出适当的消噪效果,不同于屏蔽掉所有的声音,这相比于被动降噪来说,降噪的效果更加凸显,更为出色。 、客观条件限制少 被动降噪往往是通过隔音材料,如耳塞等封闭式的物体来现实降噪的效果, 并且仅能屏蔽掉高频段的噪声,对于中低频的效果无明显作用。被动式降噪方式落后,适用范围较小。而主动降噪则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它通过高灵敏的麦克风采集周围的噪音,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复杂环境的噪音,例如空调、车内、机舱、地铁、公交等,其客观条件限制相对较少。 、成熟技术经验 主动降噪技术最先运用于严谨高端的军用领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累积了 大量的科研技术成果与实际运用经验,具备了民用市场无可比拟的科研技术成效。从实际应用上看,该技术的效果相当稳定,正在逐步从高端应用延伸到民用市场。 主动降噪技术面临 3 大挑战: 1)、技术封锁 目前,主动降噪技术在市场上仍属于被封锁的状况,处在技术壁垒区。据了解,目前行业内拥有主动降噪核心技术的公司仅有两家: BOSE 和 PHITEK。BOSE 的研发实力强于 PHITEK,但BOSE 从来不会透露自己的技术,并且只服务于自己或核心客户;而 PHITEK 属于后起之秀,为多家厂商提供降噪技术,不过其降噪效果与 BOSE 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其次,被提供的降噪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核心部分的保留,不能完整揭开降噪技术的面纱。 、高成本高,高售价 一方面,由于技术研发的费用本身就居高,加上技术等方面的封锁,主动降噪市场的采购成本高,导致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