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生产工艺培训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页,共35页。 干扰素的理化性质 143-166aa; MW:18-40 ku; pI: 6.5-7.5; 乙醚、氯仿敏感 容易吸附玻璃、淀粉、醋酸 纤维膜、琼脂和塑料等介质。 第2页,共35页。 工艺流程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 摇瓶培养 发 酵罐培养 菌体收集 菌体裂解 预处理-沉 淀 初级分离 溶解粗干扰素 沉淀 与疏水层析 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阳离子 交换层析与浓缩 凝胶过滤层析 无菌过滤分 装 检测 30℃,pH7.0 18±2h 30℃,pH7.0 16000 r/min离心 2℃~10℃ 16000 r/min 第3页,共35页。 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1) 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 Sendai病毒诱导人白细胞 1989年:IFNα-n3/Alferon,批准上市 产量低:1g IFNα,需要 3亿ml人血白细胞 来源困难,工艺复杂,收率低,价格昂贵 潜在的血源性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第4页,共35页。 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2) 人源转化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1999年:IFN α-n1/Wellferon, 批准用于临床。 优点: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缺点: 活性低,退出临床应用。 第5页,共35页。 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3) 上市产品:重组人干扰素rhuIFN 1986,rhuIFNα-2a, rhuIFNα-2b; 2001-2002: PEG化IFN,PEG-Intron, Pegasys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N-met,无活性包涵体 工艺特点:发酵过程,随后变性、复性过程。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第6页,共35页。 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4) 上市产品:rhuIFN β-1a 1996, Avonex(Biogen); 2002, Rebif(Serono) 表达产物:166 aa 糖基化蛋白,22.5 ku 工艺特点:分泌表达,产量低,成本高,过程严格 动物无限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第7页,共35页。 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5) 宿主:腐生型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 上市产品:IFN α-2b/安福隆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天然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 工艺特点: ①发酵周期短(几个小时) ②无需变性、复性过程,获得有活性产品 纯化过程:淘汰抗体亲和层析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第8页,共35页。 一、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特性 第9页,共35页。 (一)-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第一步:干扰素α-2b基因的克隆 第二步: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三步:工程菌的构建 第10页,共35页。 第一步:干扰素基因的克隆(RT-PCR) 制备白细胞,病毒诱导,分离mRNA,反录酶合成cDNA,PCR, 基因连接质粒, 转化E.coli,筛选鉴定克隆。 测序:编码人IFNα-2b基因序列,501bp,165aa。 第11页,共35页。 第二步:表达载体构建 IFN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筛选阳性克隆 获得序列正确表达载体 第12页,共35页。 第三步:工程菌构建 转化假单胞杆 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的工程菌 获得原始菌种 第13页,共35页。 (二)基因工程菌的特性 (1)具有宿主菌的特征: 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无芽孢,杆状。 菌落:直径2.5-3.0 mm,灰绿色半透明状,粘稠。 生化特性:Ser-,L-Val、D/L-Arg和L-Thr为 (2)工程菌的特征:SmR、TcR、ApR (3)具有生产干扰素能力:放射性免疫学效价不低于2.0×109 IU/L。 第14页,共35页。 二、干扰素α-2b的发酵工艺过程 第15页,共35页。 1、摇瓶培养 取保存工作种子批菌种,室温融化 摇瓶培养:30℃,pH7.0,250 r/min,18±2h 检测:OD值和发酵液杂菌检查。 第16页,共35页。 2、种子罐培养 接种:接入50L种子罐,接种量10%。 培养:30℃,pH7.0。 控制: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DO为30%,3~4h,OD4.0。 检测:显微镜和LB培养基划线检查,控制杂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