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研究课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中庸”内涵,体会中庸思想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中庸”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件器具,一下当年鲁桓公警策自己时用的。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个瓶子?
孔子听说过“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满则覆。”这个瓶子有什么特殊之处,让孔子对它大加称赞。“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这是一个很奇怪这里说的“虚”和“满”都是两种极端倾向,宥坐之器因而产生“倾斜”和“倒覆”的现象。鲁桓公以此瓶来警示自己,警示自己什么呢?只有“中”才能正,“守中”为“聪明圣智”之举欤!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但也有人认为欹器是中庸的象征。“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二字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历代人人志士所追捧呢?我们今天一起走入中庸。
老师: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现在,很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中庸》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无数人奉为经典,认为中庸思想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冯友兰先生甚至将“极高明而道中庸”作为人生准则书写于书房之中。可见,中庸思想并不是如大家想得那么简单。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中庸》,体会中庸思想的现实魅力。
二、教学步骤
(一)中庸和乡愿的区别
1)乡原(愿),德之贼也。
2)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一,挑不出毛病。所谓“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就是你要反对他吧,他没什么可反对的;你要批评他吧,他没什么可批评的。第二呢,看起来很好,又忠诚,又诚信,又廉洁(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所以,第三,大家都喜欢他(众皆悦之)。第四,他自己也很得意(自以为是)。但是,他在本质上,是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不合正道(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的。这样的人,就叫做老好人,就叫做乡原。
(二)何谓中庸?
1)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 。
“中”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庸”是恒常不变。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具有两层含义:“中”未有思虑时,心中澄澈无私欲,无所偏私的状态。
“和”思虑萌生后,能够当喜则喜,当怒则怒,言行举止合乎礼仪,依时而中,变化无方,绝非拘泥。(发而皆中节)
人们遇到各种事情,会有各种情绪,未表现出来,人们是看不出来的。未表现出来情绪是“中”,一旦表现出来,说道关键点,说道准确,谓之“中节”。发而中节,谓之和。两个人有矛盾冲突,让你来裁定,你根据什么来表态呢?根据这个节,也就是原则。
3)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思考 :“民鲜久矣”的原因何在,你能否从学案中找到答案呢?
4)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老师:孔子认为“道之不行”“道之不明”的原因是什么呢,能否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过犹不及。操之过急,做多了头的。一个是过了,一个是没达到。因为到没有明白中的道理。引入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荀子·宥坐》——平衡。如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
(三)如何中庸?
老师:如何既“及”又“不过”?走“中庸之道”该如何把握度?
1)执其两端(允执厥中)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
舜是不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呢?舜好问,遇见不懂的就询问别人,询问身边的人,说了不好的话,到处宣扬,下次不跟你说了,说了好话,下次还跟你说。把两端把握住了,用于民事,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学习舜的做法也可以掌握中庸之道。
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中庸是可以学习的。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虽然软弱,但可以变得很强大。掌握中庸道路上,要不懈地追求。
(就有道而问焉)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自修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教学设计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教学设计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教学设计2.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课件2 (1).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中国文化》教学设计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中国文化》教学设计2.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中国文化》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中国文化》课件2 (1).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