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论文资料).doc

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诗歌散文”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014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 1 一、意境在播音创作中的重要性 2 二、播音创作中对于意境的营造 3 三、播音创作中追求意境美的意义和要求 4 文2: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5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论文资料) 文1: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第一次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此后,“意境说”经过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等历代文学家的补充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说:“做事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说到:“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意境存在于文学的各个角落,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绘画、书法,都脱离不了意境的营造,意境成为了文学作品最求的最高境界。同样,播音作为一门艺术,也应时时刻刻不忘“意境美”,在播音创作中融入“意境”的范畴,是对播音主持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 一、意境在播音创作中的重要性 优秀的作品才会充满意境,因为优秀作品总是作者内心真切感情的抒发,所描绘的内容与作者内在的情绪、思想感情等等都是融为一体的,由此作品显现出深刻的底蕴,散发出意境美。播音创作中,无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朗诵者,在拿到稿件时,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层次,运用正确恰当的有声语言,把自己融合到稿件中去,用丰富的有声语言,传达情景交融的画面。播音创作基础中的情景交融、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等,都是传达意境的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技巧的运用,把文字转换为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使人们产生美感,获得意境的享受。 朱自清的《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描写了初春时节,山、水、太阳给人的生机勃勃的状态;“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小草的嫩芽冲破土地钻了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花儿写的如此美好,仿佛我们置身在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中。这些对于景物的描写,都让人们似乎亲眼看到了春天的美景,一片春意盎然。我们在进行播音创作时,如果只是准确的把每个字每个词播讲出来,就像讲述一件平淡无奇的事,不追求文章深层的涵义,就会使作品毫无美感可言。运用语气、重音、节奏等播讲技巧,首先把自己融入到景物中,才能置身其中的把景色描绘给他人,才能追求播音创作更深层次的意境美,才能是一次成功的播音创作。由此可见,追求意境对于播音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对于意境的追求,可以成为判断播音创作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二、播音创作中对于意境的营造 意境对于播音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意境,自然会产生神韵。当我们播读一篇稿件时,脑海中总会形成一个个连续的画面,一些人物、场景、环境等不断运动着。我们应用有声语言的方法技巧,营造出喜悦、悲哀、愤怒的感情,需要我们在播音创作中对作品感同身受,然后传达给受众。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二度创作”,既要感受到具体的形象,更要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播音创作中对于意境的营造,首先应该注意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形象性即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的“物境”,也是达到意境的第一层。张颂在《朗读学》中提出:“播音感受首先取决于作品文字语言的形象性,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叙述和描写,也就没有什么文学性、艺术性可谈了。”更不会产生“意境美”,所以意境引发的美感,首先就是生动的形象。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隔着墙,虽然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通过这枝红杏想到了墙内那关不住的春色,朗诵这篇作品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中的形象,第一层次也就是要通过有声语言把形象描绘出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更是集结了多重的形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这首诗时,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与文字相关的画面。在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生起了紫色的烟霞,在远处看见瀑布像白色绢绸挂在了山前,飞流直下的瀑布像有几千尺,让人以为是银河落到了人间。有这样的形象作为依据,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