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技术第三版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冷却水及冷媒水管路安装 冷却水及冷媒水管路一般采用无缝钢管、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其连接方式可采用电焊连接、法兰连接或丝扣连接。 法兰 丝扣 2. 管道安装注意事项 (1)管道在安装前必须彻底清除管内泥沙、氧化层等污物,并保持干燥。 (2)管路的布置应符合制冷工艺流程的要求,并应考虑到施工安装及运行管理的方便。 (3)管道与墙面、天花板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合适的距离,以便安装隔热层、管道吊架和支架。 (4)管道穿过墙壁或天花板时应装上套管,以便管道因温度变化时有伸缩的余地。 (5)压缩机的吸、排气接管都应有一定的坡度。 (6)当冷凝器布置在压缩机上方,且它们的高度差大于2.5m 时,排气管的上升管下端应设 U形积液弯头。 (7)对于多台压缩机并联的制冷系统,应设均压管和均油管,保证润滑油均匀地返回每台压缩机。 (8)当蒸发器布置在压缩机上方时,蒸发器出口处立管应设 U形弯头。 管路设计布置 (9)从冷凝器 (或储液器)至节流阀之间的输液管道应尽量减小流动阻力和上升高度,避免因闪发现象而影响节流机构的正常工作及均匀供液。 (10)对于不设回热器的氟利昂系统,压缩机的吸气管与蒸发器的供液管可紧贴在一起安装,以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 (11)为了防止吸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在制冷系统工作时的振动,需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架或吊架。 (12)节流机构应尽量靠近蒸发器,以减少冷损。 (13)管道高空敷设时,应尽可能沿墙、柱、梁布置。 (14)在安装前要检查设备及管道中的阀门,必要时应拆卸清洗,并重新进行气密性试验。 (15)所有测量温度、压力、流量等仪表,均应安装在光亮、清洁、干燥、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地方。 3. 安装和接管的原则 (1)机房应宽敞,空气要畅通,必要时墙上应安装排风扇,加强机房通风。 (2)在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和必要的检修位置的前提下,各设备应尽量靠近,以减小管道长度,减少管道中的流动阻力损失和冷量损失。 (3)机组的电动机应用专线供电。 (4)因整台成套设备出厂前已进行过运转试验,且已充灌了制冷剂,故用户一般无须拆检整套设备或其组件。 (5)机组仪表盘的安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 (6)冷凝器的安装应高于储液器,以利于冷凝器的出液。 (7)连接管道的内壁应保持清洁、干燥且无任何其他杂质。 (8)管道包扎隔热层应在系统检漏并确认无泄漏后进行。 五、 管道的隔热与防潮 采用了隔热和防潮措施的管道 1. 材料的换热系数小,一般不 过0.23W/(m2·K)。 2.吸湿性好,不腐蚀金属。 3.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4.抗冻性好,即材料在含水冻结后应不降低其机械强度;在周期性的冻融循环后,能保持主要物理性质,不会出现裂缝和表面脱落现象。 5.耐火性好,材料不会燃烧,即使被引燃,在火源移去后应能立即停止燃烧。 6.无气味,不易霉烂,并能避免虫蛀鼠咬。 7.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易于加工成形。 8.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并便于运输。 §6—2 系统气密性检查 一、 系统吹污 对于小型制冷系统,清污的基本方法是:断开压缩机与制冷系统其他部件的连接口,接着将高压氮气经减压阀减压至0.5~0.6MPa后接到冷凝器进口进行吹扫。 对于较大的制冷系统,为了减小气体流动阻力和气体流量,可分段清污。 二、 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一般分为压力试验、真空试验和工质试验三种方式。 1. 压力试验 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 单位:MPa R22制冷系统压力试漏示意图 1—氮气瓶 2—液压阀 3—排气截止阀 4—吸气截止阀 5—冷凝器 6—储液器 7—蒸发器 8—膨胀阀 9—压缩机 2. 真空试验 (1)使用外部机械真空泵进行真空试漏 (2)利用系统中的压缩机进行自抽真空试验 用系统中的压缩机自抽真空的操作示意图 1—油杯 2—排气管 3—排气截止阀 4—吸气截止阀 5—压缩机 6—蒸发器 7—膨胀阀 8—出液阀 9—储液器 10—冷凝器 3. 工质试验 系统抽真空后充入与该系统使用的制冷剂相同的物质,充入量以系统中的压力达到比环境温度下工质冷凝压力低约0.1MPa为准。若系统能保持 16~24h无压降,即认为工质试漏合格。 工质试漏也可以用下述方法进行:先向系统内充入0.1~0.2MPa压力的工质,再充入干燥氮气,使总大气压力为0.8~1MPa。若系统能保持16~24h无压降,即认为工质试漏合格。这种方法的试漏可靠性较高。 §6—3 制冷系统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 一、 制冷系统抽真空 1. 外接真空泵抽真空 2. 自抽真空法 自抽真空法是利用系统中自身的压缩机进行抽真空。 二、 充注制冷剂 一般冷库用制冷剂有氟利昂和氨两种。 1. 对氟利昂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 (1)定量加入法 (2)非定量加入法 从系统的低压端定量充

文档评论(0)

有谱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生活,分享教育专业文档!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