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能力目标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播放音乐) 整体感知 《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政治无能,却才华横溢,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妙解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后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题材狭窄,大多写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词的境界也因此扩大。 写作背景 李煜投降后被囚禁在汴京的一座小楼里,过了两年多囚犯的屈辱生活。相传在七月七日生日那天,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祖听后大怒,赐药毒死李煜。于是《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诗词鉴赏 国亡之后却不能随之而去,或许是他罪孽未满,苦痛未尽,所以仍要苟且偷生,历尽折磨,怪不得词人的生命尽头全部都是愁。那么具体到《虞美人》,词人到底因何而愁?又在愁些什么?请同学们在词中找一找。 一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①春花最美,秋月最亮,它们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春花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秋月一岁又一岁悬挂碧空,然而这对于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而言毫无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所以他才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②“往事”是指什么呢? 【明确】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精神方面:欢乐、尊严、自由等 ③对比:将“春花秋月”和“往事”对比,实则是将未来和过去对比,表现作者无法排遣的哀愁。 小结:词人诘问上苍,追忆往事。(板书:一愁花月未了 往事之哀) 二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①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又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得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境遇却大不一样。 ②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对比,此时的词人只有伤痛和悲哀。 (板书:二愁故国不在 亡国之恨) 三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①不堪回首,却又忍不住回首。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苍老憔悴了吧? ②对比:雕栏玉砌与人面朱颜对比,表现出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板书:三愁物是人非 思乡之苦) (4)这三组对比就像是一组一组的镜头不断地在词人面前切换,最终引得词人一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呢? ①设问:自问自答,排解愁情。 ②比喻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思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一江春水向东流”,语言极其简淡天然,却气象不凡。词人用简单的文字、寻常的意象,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悲痛之情,却犹如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他的心中到底积累了多少愁怨,才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主旨探究 李煜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大悲哀,却能用它天真、直率、自然的态度和语言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他所抒发的愁绪已经超越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个人感受。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你认为这种超越了个人感受的更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明确】第一组关键词:“何时了”“又东风”“应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