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探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探讨ppt课件

为什么要讲脾胃? 脾胃学说是中医临床理论的精华之一,调理脾胃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中医脾胃病的相关层面: 1、脾胃本病——胃肠病为主 2、脾胃相关病——消化系统疾病 3、脾胃外延病——用调和脾胃法治疗的有关内、 外、妇、儿、眼、皮科等病症。 脾胃病治疗路径 1.注重健运、消补同用 调治脾胃,重在恢复其纳化功能,纳化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充足,元气不断得到补充,“四季脾旺不受邪”。而且服食的药物始可吸收,转输全身,发挥其治疗效应。 2.升降相依、斡旋气机 升降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脾主升,用升补药物时不要忘了使用沉降的药物,要注意加入行气降气的药物,如厚朴、枳实等。另外,加上少量风药可以增加升补的力量;二是脾升胃降,在补脾气的同时,要加入降胃气的药物;同时选用药物行而不燥,并具有和胃清热解郁的作用。 3.润燥相济、阴阳平衡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胃燥太过,阴液必伤;脾湿太过,则为生痰化饮,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燥湿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湿,这样才能使脾胃功能协调,促进疾病康复。养阴不碍祛邪,燥湿不可伤阴;养阴不用滋腻之品,如太子参、麦冬、南北沙参、玉竹、女贞子,一般不用生地或熟地;燥湿化湿一般用藿梗、荷叶,不用温燥之品。 4.虚实同调、扶正祛邪 脾胃之病常常虚实夹杂,脾胃虚弱兼有痰饮、瘀血、气滞、便秘、食停。虚实同调,补虚不忘治实,治实不忘补虚,补虚不要峻补,治实不要孟浪,掌握二者的轻重缓急,所以在临床上多用平补、淡补的药物,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茯苓、炒薏苡仁、山药、茯苓。 治疗时始终以顾护脾胃生机为第一要义,要切中病机,全面统筹,运筹中州,脾胃同调,升降并用,纳化并施,润燥兼顾,上下合一,内外同治,缜密周到,方能万全;而且处方用药剂量不能大,贵在轻灵活泼,才能有利于药物和食物的吸收,提高疗效,促进恢复脾胃功能。 临床治疗思路 1.治疗脾胃与整体调节结合 辨证时不仅要注意脾胃主运化与升降失常的临床表现,更应关注全身整体状态以及年龄、体质、性别和职业、环境、气候、饮食等对机体的影响,综合考虑。通过整体调节不仅脾胃病症状得以好转,全身情况也会有明显改善。 2.肝脾(胃)同治: 如肝失疏泄,脾胃纳运失常,肝郁气滞血瘀或肝郁化火,肝气横逆犯胃可见胃胀胁满,嗳气反酸,治以泻心汤,四逆散加减。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现代检查为中医辨证延伸,如慢性胃炎辨水肿,充血,色红,黏膜糜烂,为热郁湿重;胃黏膜苍白,或是红白相间,血管显露,为气虚血瘀;肠腺化生或见上皮细胞者为瘀毒郁结;若伴胆汁返流者,为胆胃不和之象。这些微观现象可弥补中医之不足,并有力的促进疗效的提高。 4.通降治酸抑菌: HP、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形成溃疡炎症的必要条件,郁热犯胃,湿热中阻,胃失和降为主要的病理特征,和降胃气可使胃酸减少,如左金丸,生姜泻心汤,枳壳,煅瓦楞,乌贼骨,浙贝, 黄芩,川连,公英酌情选用,如虚寒症可选砂仁,木香,陈皮,生麦芽等。 脾胃病治疗精要举要 1.痞证 2. 吐酸、嘈杂 痞证辨治 痞证主要表现为上腹痞闷、饱胀、隐痛,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反酸等,合并胃粘膜糜烂的可见消化道出血。 一般临床病情顽固,症状易波动,病人常反复就医,造成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痞证 痞证 1.外邪(幽门螺杆菌(HP)) 痞证 4.肝胃不和(胆汁反流) 痞证 1.上腹痛、不适感 痞证辨治要点 痞证辨治要点 痞证——寒热虚实 寒热虚实在痞证遣方用药过程是必须要考虑的总纲。 阴寒内盛者,多用附子、肉桂、炮姜、毕拨等振奋中阳。 郁热内生者,可选黄连、红藤、地榆等苦味清解之品。 所述几种辩证方法,是为提高对该病辨治疗效提供较多思路,意在示举论治方法,以备临证时知常达变,随机综合而用。 吐酸、嘈杂示意图 咽喉部症状 咽部异物感、发声困难、咳嗽、 癔球症、喉痛、声嘶 肺部症状 呛咳、哮喘样发作、吸入性肺炎 吐酸、嘈杂论治经验 谢谢! 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 1.胃食管反流病 重视胆腑功能失调在消化病的作用。 宁胆和胃降逆,胆胃并治。 疏肝和胃,肝胃并调,避免肝木克土。 该病常引起肺气上逆,属肺胃不降。 治胃之时应同时肃降肺气。 肝胃并调 胆胃并治 肺胃同降 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适宜技术 中药外敷 点刺放血 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适宜技术 三伏(三九)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