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家班的兴盛与昆曲的传承(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戏剧艺术”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20483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明清家班的兴盛与昆曲的传承 1
文2: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地域文化 9
一、乾隆南巡——“花部”崛起的机遇 10
二、仕、商运作——“花部”生存空间的拓展 13
三、剧坛争雄——完善自身的良机 20
参考文摘引言: 27
原创性声明(模板) 28
文章致谢(模板) 28
正文
明清家班的兴盛与昆曲的传承(论文资料)
文1:明清家班的兴盛与昆曲的传承
元末明初,南戏广泛流传,它与地方语言和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四大声腔”便是南戏地方化的产物。其中,昆山腔形成较晚,但成就最为宏富,影响最为深广。明嘉靖时期,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并有作家借以新腔创作传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昆曲”。从明嘉靖后期昆曲定型到清乾隆中期乱弹纷起之前,中国戏曲艺术迎来了昆曲的繁盛期,也可以说是戏曲艺术的繁盛期。戏曲教育,主要是昆曲教育也在这一阶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明清时期,承担昆曲传播、演出和教育的职业组织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宫廷供奉戏班、民间职业戏班、文士豪富家班。宫廷供奉戏班是统领于宫廷教坊的戏曲演出组织,明代前期,多以演出北杂剧为主,万历以后,以演昆曲为主。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内廷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多人,兼习宫戏和外戏,颇为出名。清代康熙年间,内廷乐部改为南府,专演戏曲。南府又分内学和外学,内学为太监演习的班子,外学是由民间招募的艺人组成的班子。宫廷供奉戏班在昆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因其受众有限,且自身存在很多局限性,影响力不大。比较而言,民间职业戏班行走江湖,观众群比较广阔,表演也相对灵活。明清时期,昆曲的繁盛催生出大量的民间职业戏班。通过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民间职业戏班,昆曲表演基本能够覆盖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地区。相较于宫廷供奉戏班和民间职业戏班而言,文士豪富的家班是明清时期昆曲表演和传承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它对昆曲的唱腔艺术、表演艺术及其他方面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家班,也称为“家乐”,是由私人购置的,主要为私人家庭演出。家班出现在明代中期,随昆曲的兴盛而发展,明末达到繁荣兴旺的阶段,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家班的这一发展历程与当时的国家经济、政府法令、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同步的。明初,经过连年战乱,国家急需休养生息,朱元璋、朱棣等皇帝多采取强硬的法度来治国,加强专制统治,社会思想和文化都在朝廷的严密监视之下。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情况大为改观,经济好转,吏治松弛,杯酒佐欢、音声助兴成为大势所趋。于是“每见士大夫居家无乐事,搜买儿童,教习讴歌,称为‘家乐’”{1}。万历末年、天启崇祯年间,家班达到了空前繁盛的阶段。入清之后,家班继明末风习,续有发展,仍然昌盛,但是到了乾、嘉之际,渐趋衰落了,一方面是因为禁令频传,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上难以为继。至道光年间,家班已寥寥无几。
从万历以后,涌现出大量的家班。虽然数量众多,但却各有特点,有些还名噪一时。如徐锡允的家班训练有素,演剧冠绝一邑,地方上还有关于“徐家戏子”的谚语。申时行的家班擅演《鲛绡记》,人称“申《鲛绡》”。范长白的家班擅演《祝发记》,称为“范《祝发》”。申班、范班再加上徐仲元的家班,时称苏州“上三班”,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三个戏班。
家班主人与家班伶人之间多为主仆关系,也就是说,家伶是家班主人购买回来专门从事特殊艺术服务的仆人。胡忌、刘致中的《昆剧发展史》将家班归纳为三类:一是以女性歌伎组成的家班,一般称为家班女乐;二是以男性童伶组成的家班,称为家班优童;三是以职业优伶组成的家班,称为家班梨园。在我们所熟知的《红楼梦》中,贾蔷从苏州买回的十二个女孩儿,即芳官、龄官等就构成了贾府的家班女乐。明代家庭戏班,在昆曲兴起以后,多数是家班女乐,其次是家班优童,家班梨园较少。这些家班,绝大部分演唱昆曲。{2}
家班梨园中的优伶,一般是职业戏班的成员,当他们被家班主人备置时,已有一定的演唱技艺和演出经验。家班女乐和家班优童的女伎与优童则不然,他们被家班主人买来时,除少数优伶子女经过教授外,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特别是家班女乐中的女孩子,她们被买来时,大都在十二岁左右{3},从人体生理条件看,恰好是适宜学艺的年龄。对于这些女伎和优童,不少家班主人都亲自指导,其中著名者有屠龙、潘之恒、吴越石、陈太乙、顾大典、阮大铖、祁彪佳、祁豸佳、张岱、朱云崃等。如朱云崃教女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