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中药学学习方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兽医是百牧兽医专业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中药学研究中药的药性及临床功效等,上承中兽医基地理 论,下接方剂学知识,实用性较强,是中兽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局部。由于理论课学时有限,学生基磁比拟薄 弱,而中药学涉及中药种类繁多,知识点琐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方法,学生往往有难学难记之感。学生只 有学好中药学,掌握每味中药的性能功效,才能更好地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及方解,才能在临床用药时遵循中药配伍 原那么准确开方。由于中药药味数量多,每一味药郎涉及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等知识,内容涉 及面广,学生学习过程中颇感枯燥乏味、记忆国难。同时,由于现代中西善医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 中等医学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困难,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 结出中葬医课程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一、中药学学习重点 -)中药基本知识 学习中药学,首先应掌提中药的基本知识,并深入理解四气、五味、归经 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知识。这些知 识将贯穿到每味具体中药中,从中药性味归经人手,根据中药药性特点,进而推理出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例如,麻 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及膀胱经。因其味辛发散,温而散寒,故可发汗解表,且发汗力强,为发汗第一要药,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症,因其味苦泄,入肺经而宣肺平喘,主治咳喘实证,入膀胱经而利水消肿,主治水肿之症。又如, 酸甘者那么可化阴,苦寒者常以清热为主,辛温者常以发散风寒为主,甘寒者滋阴生津等。这样通过中药的性能就能大致 推测出它的功效,将药物的性味、归经, 功效、应用有机坨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在推理中理解和记忆中药。 (二)同类药物的共性 中药品种繁多,记住各类中药最基本、最简捷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先掌握同一类中药的共性,再掌握每味中药的个 性,从而到达纲举目张的目的。掌握同类中药的概论内容,包括定义、性能、功效与主治、配伍应用等内容,表达该类 中药的共性特征。因为同一类中药的主要功效相同,通过按类别可以掌握这一类药物中大多数药的主要功效、应用与注 意事项。比方,但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中药为解表药,麻黄、桂枝 荆芥、防风、狷花、薄荷等均属 于解表药,这些中药大多辛散轻宣,具有发汗解肌、止咳平嘴、利水消肿等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肢 体疼痛,有汗或无汗,苔白脉浮等,掌握了这些共性可起到以一通十的作用。 (三)中药的个性 掌握了同类中药共性后,再重点记忆每味中药的个性,如发散风寒药中,麻黄长于发汗平喘,桂枝长干温经通阳, 荆芥长于祛风透疹,生姜长于温中止呕,紫苏长于行气宽中,香带长于和中化湿解暑,羌活长于祛风湿止痛,防风长于 祛风湿解痉等。有些中药具有特殊的功效和应用,应重点记忆。如,乌梅具有安蛔之功效,连翘为疮家之圣药,巴豆具 有泻下冷积之功效,茵陈为治黄疸之要药,柴胡为治少阳证之要药等。 二、中药的记忆方法 (-)比照归纳记忆法 通过分析比拟归纳可以加强对中药的理解记忆。比拟归纳主要以性味、功效、主治为主,也可以从产地、来源、 炮制、药名等方面入手。有些中药性味相同,但功效不同,如性味均苦寒的黄连、黄芳、黄柏均为清热燥湿药,具有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虽功效相近,但各有不同.黄连长千清心胃之火,具有治痢止呕之功效,偏治中焦之疾;黄苓 长于清肺火,具有泣血安胎之功效,偏治上焦之证;黄柏长于泻肾火,具有清退虚热之功效,偏治下焦之病。有些中药来 源相同,但采集时间不同那么功效不同,如除皮与青皮,陈皮为橘成熟果皮入药,药性缓和,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之 功效,善理脾、肺之气,为治脾胃气滞、痰湿塞滞证之常用药;青皮为橘未成熟果皮入药,药性竣烈,具有疏肝破气、消 积化滞之功效,善疏肝胆之气,用于肝气郁结、食积气滞之证。有些中药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不同,如麻黄与麻黄根,麻 黄草质茎入药,为发汗解表之要药:麻黄根及根茎入药,为固表止汗之要药。有些中药炮制不同而功效不同,如生地黄 与熟地黄,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酒蒸炮制后的地黄,味甘,性微温,具有滋阴补血、 益精填随之功效。有些中药名相似但功效不同,如羌活与独活,羌活是解表药中发散风寒药,长于治前肢风湿痛;独活长 于治后肢风湿痛;又如白术与苍术,白术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苍术具有芳香化湿之功效。通过上述中药之间功效的比拟,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归纳出中药间的联系和各自特点,对中药功效应用的理解记忆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药对记忆法 中药各有其特殊性能,要充分发挥其性能,除选用单味药外,还须配以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辅相成,增强疗 效,这就是药对。药对与“七情合和”有很大关系,多数中药之间具有相须、相使的关系。比方,在中药相须关系中,

文档评论(0)

scj112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305713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