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分析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 教材分析 姜夔的《扬州慢》,这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中的一首宋词,这首词写了扬州战乱之后的景象,感怀家国,哀时伤乱,抒发深沉的黍离之悲。学习时,鉴赏重点应放在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达黍离之悲的。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全词的思想感情,感受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歌曲《烟花三月》,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用课件展示扬州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扬州的繁华美丽富庶,那么,姜夔途经扬州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扬州慢》。 二、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风超逸空灵。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三、写作背景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四、学习目标 1.体会词人忧国伤时的情感及词中清冷的意境。 2.学习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五、赏析文本 (一)、自由诵读小序,思考: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为全词奠定了悲切、伤感、深沉的感情基调。 (二)、听录音并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感情 (三)、学生个别读,齐读 (四)、合作探究,体会诗情 1、完成下面的表格 景象(词中语句) 特点 手法(哪些) 情感 昔日 今日 原因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赏析。 (思路:点明手法+描述景象+氛围特点+表达效果+情感)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废池、乔木皆是战后残留之景,四个字写出战争对扬州的破坏?。这二者本无生命,但经历战争后仍痛恨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寄情于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人民对战争的极端痛恨。?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写词人伫立已久,“黄昏”往往令人惆怅,从而渲染了沉郁的气氛,“清角吹寒”一个“寒”字写出角声的凄清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在寒冷的北风中,传来悲伤低沉的号角声,听了让人以为战争随时都会来临。“都”字把一切景物交织在一起,统一在“空城”里,化景物为情思,寄情于景,来突出“黍离之悲”。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运用了情景交融艺术手法? 月本无声,但当年游人如织的二十四桥,欢歌笑语,月儿也跟着陶醉欢笑,而如今二十四桥仍然存在,但欢歌笑语已经消失殆尽,只有清冷的月亮沉浸在冰冷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是虚拟,作者想象来年红药花开,国难未息,城中已空,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