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可编辑修改-
名医干祖望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祖望治, 名医名医干祖望治过敏性鼻炎
干祖望教授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 干老根据《东医宝鉴》:“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古今医统》 “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景岳全书》“肺热则鼻涕出”及《辨证录》“金遇火刹成水”等理论,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过敏性鼻炎除了虚、寒之病因之外,肺经伏热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因肺经伏热,邪热循经上凌鼻窍,可致鼻痒、喷嚏连连;肺经伏热,肃降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液泛滥则致鼻流清涕不止。临床表现为狂嚏不止,对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黄色而清稀如水。鼻粘膜可有充血现象。一旦接触到煤气、香烟、热气等刺激时, 即可马上发作。舌质红,体质好。治当清肺泄热脱敏,常用代表方为清热脱敏汤。常用药:桑叶、薄荷、紫草、蝉衣、地龙、路路通、茜草、墨旱莲等。
病案举例
【病案 1】
蒋某,男,17 岁。初诊时间为 2002 年 2 月 4 日。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已两年,发病多在春秋之际,症见喜寒而恶热;常见鼻衄(恶燥)。检查:皮划过敏(类似划痕症,高凸而不红);鼻腔:粘膜正常,偏红,中隔两侧有轻度嵴突,舌薄黄苔,脉平。辨证为禀质过敏,肺金偏热。治取清肺凉金,佐以脱敏。处方:桑白皮 10g,黄芩 3g,蝉衣 3g,干地龙 10g,墨旱莲 10g,茜草 10g,紫草 10g, 诃子肉 10g,石榴皮 10g,服药 1 个月,鼻之过敏症状均消失。
按:肺经伏热,上凌鼻窍,禀质过敏,欲令嚏息涕止,治当清肺经伏热。故干老用清热脱敏汤治疗。桑白皮、黄芩清肺热为主,茜草、紫草、墨旱莲凉血脱敏为辅,干地龙、蝉衣脱敏,亦为干老常用之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药。
【病案 2】
张某某,男,16 岁。初诊时间为 2002 年 5 月 5 日。从小即哮喘,近年外用雾化剂,症状控制有效。清涕奇多,透明无色,在寒冷刺激下更多。通气不畅, 平卧更塞。善嚏如过敏。平时多汗,较易感冒。检查:中隔反“C”字弯曲。两下甲水肿充盈满腔。两侧黎氏区粗糙、充血。两甲收缩良好。舌薄苔,脉细。辨证分析:刻下哮喘、鼻塞、多涕三者为重点,伴以善嚏、头痛,证属卫气不固, 肺中有热。治取清金肃肺,活血通瘀。处方:麻黄 3g,杏仁 10g,桑白皮 10g, 黄芩 3g,桃仁 10g,红花 10g,当归尾 10g,赤芍 6g,泽兰 6g,菖蒲 3g,路路
通 10g,甘草 3g。连服 14 剂。
二诊 5 月 18 日。涕量仍多,但质有转稠倾向。通气改善,白日正常,夜间仍塞。喷嚏减少。近来两周未有感冒。检查:右下甲已收缩到正常,左侧略减小, 但仍有肥大水肿。两侧黎氏区充血消失。脉平,舌薄苔。
分析:疗效已见,证明原方正确。坚守不更,加重破瘀。处方:三棱 6g, 莪术 6g,麻黄 3g,杏仁 10g,黄芩 3g,泽兰 6g,石菖蒲 3g,天竺黄 6g,路路通 10g,干地龙 10g。继服 14 剂。
三诊 6 月 1 日。哮喘消失,狂嚏减少。涕仍多,时稠时稀,色亦白黄俱见。通气比以往改善,出现两个鼻孔俱通的时候。夜间喷嚏消失。检查:两下甲肥大(运动后收缩正常),舌苔薄,脉涩。
分析:哮喘告息,刻下以多嚏、多涕、鼻塞三者为重点。治取活血化瘀为主, 次为肃肺清金,旁及脱敏。以其两下甲收缩尚可,撤去攻坚药。处方:当归尾10g,赤芍 6g,泽兰 6g,桃仁 10g,蝉衣 3g,干地龙 10g,诃子肉 10g,桑白皮
10g,红花 6g,乌梅 10g。继服 14 剂。
四诊 6 月 29 日。喷嚏基本停止,每天早晨 1 次,仅 1~2个,涕量减少接近正常,质变稠,通气接近正常。但 3*!d 前又感冒,致再度堵塞。而且前两天发热(383℃),今热已退。咽喉疼痛,有痰难于豁出。涕量稍有增多。头痛,畏寒今天起已缓解。口渴多饮,溲赤,大便今天1 次稀薄。检查:咽峡充血,小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状增生。两下甲再度水肿。舌苔薄,脉大。
分析:接近痊愈,又来感冒,既破坏鼻病之告痊,更又招来新病。急宜治疗咽炎。处方:桑叶 6g,炒牛蒡子 10g,紫苏叶 10g,杏仁 10g,贝母 10g,天竺黄 6g,蝉衣 3g,干地龙 10g,银花 10g,茅根 10g。服 7 剂。
五诊 7 月 6 日。咳已不复再作。喷嚏减少,涕少色白而稠。通气较正常,咽痛消失。大便正常。检查:咽(-),鼻(-),舌苔薄,脉平。
分析:夙恙新疴,双双告愈,再进几剂,亦求去疾必尽。处方:桑叶 6g, 银花 10g,佩兰叶 10g,蝉衣 3g,干地龙 10g,天竺黄 6g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