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讲析 ; 《二十四诗品》是以直觉感悟式思维表达丰富的美学思想,它用诗体表达抽象的哲学思想,让人读之有诗美,使人产生很多玄秘深奥的不可确定的内涵,余味不尽。钟嵘之“诗品”是评品级,司空图之“诗品”是诗美种类,即诗歌风格境界类型。司空图之诗品是以“全美”即整体美来谈诗境风格问题。 ; 最早从风格上研究诗歌的是曹丕,其4科8类即有按风格分类之意。后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专门论述了个性与风格之关系,将风格分8类(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后皎然又以19字辨风格。至司空图才全面地总结出24种诗境风格类型。
二十四诗品是立足于道家思想论述境界的哲学内涵,是艺术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诗化表达。 ;1、雄浑:雄健和浑厚统一 ; ①“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腓,“变”。用,体,是哲学概念,体用之体为本,用为外在。意为宏大有力的外在变化或表现是本质(体)的外显,体之真乃“气”,“真气”内充,则外显有力。外在的力量变化根源于内在的修养(是由道气炼就)。
主体精神修养要返归到“道”的修养,即要“养气”(返虚),使“气”达到“浑厚”。气的蓄养才会有力而雄健。;雄浑诗风形成,首先在养气,养道气,有真气充于内,外显才有雄强力量。这是讲主体精神性格修养之于诗风的作用,是从人品与诗品统一来讲诗境风格的。
这四句前者讲充实,后者讲虚空。充实易堆砌板滞,故要空虚以助其实之变之动。 ; ②“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具备万物”是“浑”,即浑厚丰盈;“横绝太空”是“雄”,即象连绵高山横贯太空;“荒荒”是苍茫,“寥寥”是空廓,意谓境界阔大;“油云”与“长风”均为动荡变化之物,谓此境界是激荡变化的动态美。
这是用形象比喻说明此种诗境风格的具象特征。让人直观体悟此种诗境的外在状态。;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此语出于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环”即“虚空”,有虚空才可运转自如。即以虚空为本,意在言外、象外,“象外”与“环???”都是虚空之处,意谓没有写到的地方让人思之不尽。
是说此诗境的创造与构成,以虚空和象外之不尽之象构成浑厚丰盈的内容。能虚则能实,能无则有,是道学之“有生于无”论的运用。; ④“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意指此诗境不是勉强或强力的追求可以达到的,而是具备道气之人不期而遇得的。
因为此等诗境以人的心胸真气为主体决定因素,所以,不是想学就学得到的。说明风格是多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
例诗:
杜甫的诗普遍具有雄浑风格。
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冲淡:冲和、平和与恬淡交合 ; ①“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太和”乃阴阳调和之气,能饮此气,才能象独鹤一样高飞远举。强调主体以“虚静”为本,修炼道学人格,养成冲和恬淡之人品,方可造冲淡之诗品。
仍从人品与诗品统一来讲诗境风格的。“素处以默”是少动多静,“妙机”是与事物妙合,“微”即微妙。二句指主体与冲淡诗境微妙合拍的主体修养,只有素处以默,才能妙机其微。
; 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用具象图景喻冲淡诗境的直观感相。“惠风”乃春风,和暖之风,和风柔和地吹我衣服,平淡怡人。又好比听音乐(阅音)修长的竹器之声,带回去留在脑海,可谓淡泊忘俗。
③“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是说此境看来平常浅显,并不艰深,但想靠近它,则又朦胧渺远,不可触及。“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是说不可求形似,必求神似,实求其形则不可得。 ;讲此种诗境的韵味和审美特征,谓此诗境有朦胧含蓄之意。
例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纤秾:纤细、柔弱与 浓丽、艳丽的配合 ; ①“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窃窕幽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用具象化图景喻示此境的直观感相。写出“纤”之柔弱纤细、委婉曲折之状,又写出“浓”之充实丰盈、色彩声音等艳丽之状。
②“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强调主体修养,要对自然与生活中的事物作具体细致观察体验,方有真切之感受。 ; ③“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讲此境诗美本相。“将”即带有、含有义。如果诗境含有不尽之意,则可与古诗一样流传千古。(郭绍虞释为:不陈陈相因,就会光景常新之意)尚道家“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蕴藉美。
例诗:
崔护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4、沉著:深沉与执著统一 ; ①“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