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1.1基本概念
混凝土是由水、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和剂等经搅拌、浇筑成型的一种人工石
材。它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
混凝土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
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
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
承受外力。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粘结锚
固能力可以由四种途径得到:第一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化学吸附作用力,
也称胶结力。第二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摩擦力。第三钢筋
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也称咬合力。第四钢筋
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锚固能力。
钢筋的存在可抵抗开裂处的拉力,应用广泛,破坏是由于钢筋的屈服。钢筋
与混凝土两种性质很不相同的材料能共同工作主要是:
第一接触面上存在有粘结强度,能够传递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受力;
第二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第三混凝土可作为钢筋的保护层,防止钢筋的锈蚀,保证构件的耐久性。
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钢筋混凝土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
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1801
年洘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
到1850年法国的兰伯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
上展出。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为配筋的混凝土花
盆,并以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
与设计手稿。1872年,美国沃德建造了第一个无梁平板。从此,钢筋混凝土小
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
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1992年英国人蒂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
法。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施工等
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如美国波士顿式的Kresge
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
建筑物。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1955
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此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1
实用标准文案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
限状态方法。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工程中大量应用
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
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
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
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标准。
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
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电钻的迅速发展,
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设计计算将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概括为计算
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强度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向大跨度高
层发展。
2、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
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1.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
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
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
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
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 180
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
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为保证钢筋
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 15~30 毫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情景交际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解读《GB_T 748-2023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最新解读.pptx VIP
- 《GB∕T 29490-2023 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解读与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A0).docx VIP
-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docx VIP
- 高级钳工培训课件.ppt
- 第四章三节 铁路集装箱运输.ppt VIP
- 现代市政学(第三版)教案.ppt
- 2024至2030年中国中试基地行业发展形势及前景规划分析报告.docx
- 《老年人健康管理实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