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体会,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通过品读想象,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讨论探究,探寻诗歌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精神美。 教学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我国当代学者启功先生对古典诗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评说: 唐朝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朝的诗歌是嚷出来的,宋朝的诗歌是想出来的,宋朝以后的诗歌是仿出来的。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歌谣,是2500年前,华夏先民内心里生长出来的,最自然最淳朴的吟唱。是诗歌的源头和生命的起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诗经中最美的一篇——《蒹葭》。(板书课题) 有人说,好诗是读出来的,带上我们的任务,一起出发,在朗读中感受它的美!明确学习任务: 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品读想象,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赏读理解,探寻诗歌的精神美。 二、初读感知,粗知大意。 1.谁来提醒大家,哪些字音、字形需要关注? (明确强调,教师提醒学生关注难读的字音,难写的字形。自由地读读记记。)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注意字音,读准确;读好停顿,读通顺。 3.指3名学生读全诗,一人一小节,学生评价朗读的字音和停顿。 4.词意考察,强调重点词语,扫除理解障碍。 5.带着你的理解,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写什么内容?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未干,诗人在河上顺流逆流地追寻伊人的踪迹。而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象藏身水中小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6.能否用一个词,概括你的感受呢?凄凉凄美?朦胧?同学们提到最多的——美。让我们进一步去探寻她的美。 三、美读成诵,欣赏诗歌的音韵美。 1.本诗一共三个小结,观察一下,在语言上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明确: (1)叠词,双声。——使得诗情更加浓郁,思念更加绵长,增加诗歌的音乐美。边读边体会。 (2)四言为主,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整齐,读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3)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一唱三叹,反复吟唱,不仅使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强烈,给诗歌带来回环往复的音律之美,也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板书) 2.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音律之美,同桌合作,歌曲有二重唱,我们也试一试二重读。(同桌合作,一唱三叹读诗歌) 3.我们请两位同学,男女生合作,前前后后的读。读完后,再读读第一小节的前两行。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这种回环往复的音律之美。(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合作二重读) 四、品读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你们一唱三叹的朗读,不仅读出了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也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雾重霜浓的秋水之畔,同学们,此次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描述) 1.透过文字读出意境。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心中的画面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小试牛刀描绘意境。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借助优美的文字,把你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想象、写作,并分享自己心中的蒹葭。) 你的描述让我们大家沉浸在这无以伦比的优美意境中,(板书:意境美)带着对画面的无限想象和向往,让我们再回到诗歌中,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3.发挥想象创新意境。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想象回答,比如身形窈窕,美丽高雅,温婉动人。)诗中是如何写她的?(抓“宛在”理解扑朔迷离,亦真亦幻) 4.穿越时空,演绎伊人。其实在《诗经》里有很多关于美人的描写,如: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但是本诗却无一字写伊人的漂亮,这样写妙在何处呢? 引导:“伊人”是美丽的,然而在主人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样写增添了朦胧含蓄的美感,更引发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伊人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且看我们初二六班的才子佳人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演绎自己心中的伊人。(请三位同学,一人用声音来演绎,一人用音乐来演绎,一人用舞蹈共同演绎自己心中的伊人。) 五、讨论探究,体会诗歌的精神美。 谢谢你们的深情演绎,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那秋水湖畔。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苍苍蒹葭,随风摇曳,晓雾蒙蒙,烟水迷离,我们的主人公出现了。 1.在你的眼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读诗歌,讨论明确)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出示句子。感情朗读。) 小结:任山重重,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

文档评论(0)

琴声悠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可代下一些平台文档,价格优惠,有需要的朋友可私信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