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斑病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柑橘黑斑病 目录 分布危害 黑斑病又名黑星病。 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 为害柑橘的果实、叶片和枝梢,其中果实受害最重。果实受害后品质下降,不耐贮藏,严重时引起落果。 症 状 症状:分黑斑型和黑星型2种 1.黑斑型:果面上初生淡黄色或橙色的斑点,后扩大成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大病斑,直径1~3厘米。中部稍凹陷,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很多病斑相互联合,甚至扩大到整个果面。贮藏期的病果腐烂后瓤僵化,呈黑色。 2.黑星型:在将近成熟的果面上初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5毫米,多为2~3毫米。后期病斑边缘略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色,中部灰褐色,略凹陷,其上生有少量黑色小粒点状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不深入果内,病斑多时可引起落果,贮运期间可继续发展,湿度大时可引起腐烂。叶片上的病斑与果实上的相似。 病 原 Phoma citricarpa (Mc Alp.) Petrak. 称柑果茎点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直径105~117(μm);孔口大小17~20(μm),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7~9×4.5~5.0(μm)。有性态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称柑果球座菌,属子囊菌门真菌。 引致黑斑型症状病原为P. citricarpa var. mikan Hara称柑果茎点菌蜜柑变种。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较大,7~11×6~8(μm),接种试验表明该菌与柑果茎点菌为同种,仅在老熟果实上其表现属于柑果茎点菌蜜柑变种。该菌发育温限15~38℃,适温25℃。 柑橘黑星病病原: 1.分身孢子器 2.分生孢子梗 3.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果或病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散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芽管萌发后进行初侵染。病菌侵入后不马上表现症状,只有当果实近成熟时才现病斑,并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春季温暖高湿发病重;树势衰弱,树冠郁密,低洼积水地,通风透光差的橘园发病重。不同柑橘种类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柑类和橙类较抗病,橘类抗病性差。 防治方法 加强橘园栽培管理 清除侵染源 柑橘落花后喷药保护 加强贮藏期管理 感谢您的关注 返回 1.加强橘园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调节氮、磷、钾比例;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修剪时,去除过密枝叶,增强树体通透性,提高抗病力。 2.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并清除地上落叶、落果,集中销毁。同时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铲除初侵染源。 返回 3.柑橘落花后开始喷洒0.5: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多霉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返回 4.加强贮藏期管理。贮藏期认真检查,发现病果及时剔除,控制窖温在1~2℃。 返回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