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ppt课件.pptx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ppt课件 作者 : 眼猿(笔名) . 目录 相关解剖 疝的定义 疝的组成 斜疝与直疝的比较 病因与分类 手术方式 病人资料及术前准备 手术步骤及配合 术中注意事项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疝气手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2页 . 腹股沟区位于髂部,呈三角形,左右各一。上界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与腹前壁其它部层次结构虽同,但远为薄弱 。 腹股沟区的解剖1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3页 . 腹股沟区的解剖2 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深筋膜 、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4页 . 腹股沟管的解剖1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约一横指处)。其内侧为腹壁下血管;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5页 . 腹股沟管的解剖2 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 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 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 韧带。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6页 . 疝的定义 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比如:切口疝、膈疝、食管裂孔疝、腹股沟疝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腹部疝,腹部疝又以腹外疝多见.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7页 . 腹外疝是指 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通常将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 . 腹部外疝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8页 .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9页 .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 腹股沟直疝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10页 . 所谓直疝三角即(以左侧为例) 1腹壁下动脉 2腹股沟韧带 3腹直肌外缘所围成的三角形(海氏角)。 而由此三角膨出的疝叫直疝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11页 . 疝的组成 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疝环:也称疝门,是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 疝囊:由壁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状结构. 由颈、体、底三部分组成。 疝内容物:小肠最多见,其次为大网膜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作者: 眼猿(笔名) 文档编码:CNPYVDPGH — HONDQUDCE — Z5710108823 这是第12页 . 斜疝VS直疝 鉴别点 斜疝 直疝 1 发病年龄 多见儿童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 2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 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3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4 回纳疝块压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5 精索与阴 囊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6 疝囊颈与腹壁 下动脉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7 嵌顿机会 较多 较少 作者:

文档评论(0)

cyz1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