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环境资源法》课程,是本科教育法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10+X)之一,也是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48课时3学分,适用于法学和其他环境类学科的本科生。 课程思政案例选自《环境资源法》第十四章《生物资源保护法》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内容。该案例秉承“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设计理念,围绕案例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总体布局,尝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执法监督机制以及司法保障机制等方面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达到授业传道、思政育人的目的。 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效较好,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环境资源法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驱力,坚定了要投身国家环境保护法治事业的决心。 二、结合章节 《环境资源法》课程分为四编二十二章,而《生物资源保护法》作为《自然资源保护法》分编中的第十四章,其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本章中起到统领性作用,是学习和掌握本章其他小节知识点的基础,且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在《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教改中非常具有典型性。故选取这一节内容作为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并将题目拟定为“加强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三、教学目标 在课程的培养目标中突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育人功能,从专业知识、思维方式、思政育人三个层面来设置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目标。 四、案例意义 “加强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环境法教学思政改革案例中教学内容的每一部分都融入了不同的思政元素,包括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整体观思考生物多样性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较少,但其本身所蕴含的大量思政元素,都值得把它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案例结合了时事政治与法学研究的前沿性成果,根据具体内容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对“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内容予以充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的精髓。 教学实施过程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课程引入 首先,以传统讲授的方式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容,并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问题的思考,进而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蕴含的系统整体观,让学生理解“共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其次,以问题驱动法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生态观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的发言和分享,引导学生审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教导其尊重自然、善待动物、保护植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激发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最后,介绍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历程,并让大家视频观看新闻联播对《生物多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报道,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所彰显的大国精神、所展现的大国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和总结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立法成果,包括“保护”理念在立法中的贯彻、法律框架的基本成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建构上所遵循的“共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立法思路。 一方面,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法律和法条,总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理念,体会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环境立法中的作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整体观的思维方式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框架和法律制度,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立法”在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前一阶段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纠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辩证地思考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之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监督机制 在课程内容的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和总结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监督机制方面的成果,包括监管体制的优化、监督执法力度的加强、执法能力的提升。 主要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主查阅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监督方面的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用做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方面能力的提升,增强对党的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信心。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司法保障机制 在课程内容的第四部分,着重分析和总结国家在生物多样性司法保障机制方面的成果,包括环境司法的专门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