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上龚舍人书》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縻,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 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 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康财用者,国家常缺乏也。以缺乏之 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僮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 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 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 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傕,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缺乏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假设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 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 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 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 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 后救。此传所谓“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 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 者,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6.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毕:全部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本来,原本
C.可谓至大至庶矣庶:众,众多D.以说干阁下再矣干:求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仓縻,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縻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
D.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4分)答案:
. B. B
.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我认 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 用。(一个小句1分).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方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 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一点1分。共4分)
【译文】安抚舍人阁下:
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拟仓库储量多少,劝说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 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
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创立非常的功业。当今士人, 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水旱灾害是常有的事, 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 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
自从庆历以来,南北饥荒相连,朝廷大臣、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无不哀怜,不忍看到百姓流 亡饿死,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方法。他们的方法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向富户募 捐,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给无数的灾民。我推测救活的人百 不及一,而饿死者已经白骨遍野了。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而没有取得救人祸难的实 际效果。
从前,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孟子评论反对这种做法。正是所谓“只有良善的心愿, 缺乏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方法,也不能自行起作用”。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道,就 是单纯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方法而不能将之结合起来的方法。况且五帝、三王之时,可以 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有水旱灾害。然而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 什么原因呢?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储藏的防范。
我遍观远古以来,太平之日少有,而混乱之日颇多。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百姓不知 道有战争,四方边境最远的到达万余里,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称得 上最广大、最富庶了。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