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开发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学资料).doc

基于旅游开发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学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旅游开发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学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中学教育”中“高考”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8419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基于旅游开发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 一、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现状与旅游开发价值 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关系 4 三、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 5 文2: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研究 7 一、非遗保护的本土化变迁 7 二、非遗视域下的“文化空间”认知 9 三、非遗保护的多元性转换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基于旅游开发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学资料) 文1:基于旅游开发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一、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现状与旅游开发价值 目前,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时期,全球化、现代化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开放、转型的外部力量,加大了区域间经济、文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互动交流,社会变迁,文化整合加速了文化生态环境的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更大的压力。非物质文化资源流失状况严重,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大批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正在消失,民间艺人的技艺继承后继乏人。其他在民族歌舞表演方面,以及影响面较大的年画、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大部分都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辽宁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意滥用,市场无序开发与过度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以民俗为基础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以伪劣的假民俗民间文化为旅游资源的状况,其结果误导游客,干扰旅游事业,败坏民俗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名声。一些少数民族村落被开发为旅游区或民俗村之后,其中的习俗传统迅速异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村落知名度日益上升的同时也在面临变质、异化或消失的可能,在这里,保护传统与走向市场形成一个两难的选择。 但是,保护和开发不一定是必然的矛盾关系。旅游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使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可能性,旅游有义务有条件保护资源。在旅游与文化的互动中,合理地管理旅游业能够大大促进对物质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越是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的地方,其旅游开展越成功。只有完整保护非物质文化特色,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只有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才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文化产业才有可能得到发展,这种良性循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集聚的重要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资源体验性强,休闲功能完备,地域特色鲜明,旅游价值较高,适应休闲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将其开发成休闲功能突出的娱身、娱心、娱智的文化旅游产品,既利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辽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省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及民俗等项目,为开发成类型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资源的禀赋较好,品位较高,包括谭振山民间故事等级别较高的2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锦州义县社火等4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2007年第二批公布的5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众多虽未获申报但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广泛民间影响的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辽宁的民间文化兼具表演性和自娱性,内容源自日常生产生活,风格诙谐风趣,呈现出通俗性、日常化、互动性强等特点。例如兴城满族大秧歌,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有200余年传承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时令礼仪和生产生活场景,是满族人民渔猎、耕作等生产生活的再现。而起源于清代乾隆初期辽西大鼓,具有古朴的原生态特点,分布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雷家店、黑山科、药王庙等二十几个乡镇,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以海城高跷、本溪朝鲜族乞粒舞、凌源皮影戏、辽西木偶戏等为主的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观赏性极强,与聚居在辽宁地域的锡伯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粗犷豪放、诙谐幽默的民俗民风,共同构筑了东北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这些由民众创造、使用、传承,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文化,能够为发展辽宁旅游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旅游的文化属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提供了机会,为非物质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